天马星2021-07-31 16:49:53
新时代拍《活着》需要足够的勇气,一不小心就会落入自说自话的陷阱,但这片视听特别好,熬过前半小时渐入佳境,在无声的固定的镜头下,一种鬼魅的恐怖感从银幕上溢出来,黑暗中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简直就是字面意义上的“遗传厄运”。这片子要是交给A24感觉完全可以进圣丹斯主竞赛或者戛纳导演双周。但可以想见本片大众口碑会不太好,因为其完全不讨好甚至有点冒犯观众。
谋杀游戏机2021-07-31 17:06:26
保安室监控画面+聋哑人主角设定与极简、留白的视听风格相得益彰,导演视听感受力极好,用意象、构图、音响设计、空间来构建叙事与情绪,全片一共没有多少句台词。确是王红卫所说“回归本体的电影”,非常学院派,但不故弄玄虚和炫技,张中臣是FIRST发掘的最具国际气象和作者潜力的新导演之一,把奖颁给这样的电影,也是在嘉奖FIRST自己的先锋性。//三年后在影院复刷,依旧觉得非常棒,尤其当天在我学习完一堆短剧创作法则、看过一部头部商业大片后,更觉得这样低密度、坚持用视听语言讲故事的电影的可贵。导演没有迎合市场和时代,这样的作品才能够穿越周期,留在时间里,作为观众只需要付出多一点点的耐心。
沙里寨的沙里飞2021-07-27 15:39:06
视听语言很好。叙事上,这是一部很主观的导演电影,对一般观众是不太友好的,显得有些沉溺自我。
マクガフィン2024-12-18 21:24:06
又塔又邦又赣的,有点太符合我对华语文艺片的刻板印象了。
月世界遊泳2021-08-02 22:47:16
又是一个毕赣… 欧洲电影最重要的是眼界,拿着好莱坞式的思维拍诗意电影就像用七言律诗的格式写网文,这么多年下来,first恐成中国电影最大的绊脚石。
seamouse2021-07-27 17:12:59
唉,以前只要是不午睡看片就睡,现在中午看片也熬不过去(甚至不止是艺术片)。这部片的摄影和音效都实在太棒,然而为了聋哑人主角的安静音效和漫长到天尽头的镜头,也就实在太催眠。
qw0aszx2021-08-01 15:32:38
沉溺于自己坚信的体系逻辑之中,幸运的是所设计的内容的确成立了,但依旧有严重过度之感,要是抽离出来一些会好很多
胤祥2021-08-10 04:33:51
大陆#999。#15th FIRST# 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视听非常有想法,浅焦镜头用作聋哑人的某种“通感”,虽然值得商榷不过还是挺有创意的(此外还有意识地规避了正反拍的剪辑);监控的用法一面是个很棒的调度(用出了《蜻蜓之眼》式的连续性剪辑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反过来用无声提示了聋哑人的“听觉”,从而形成某种“主观镜头”(但还可以进一步分辨)。把个人与家庭的命运和社会历史(计生政策-农村社会)联系在一起(三个不同阶段),也用到了梦境、幽灵、慢电影等电影节系统的语言,还是相当厉害的。年度佳作候选。
Mr. Infamous2021-08-01 19:08:04
如同这片哑然失声的土地,以及像是从土里爬出又被扔进油锅的蝉那样的人,告别是种或许煞费苦心的苦修。死了,跑了,疯了,剩一个聋哑的,万般苦困,说不出,早就都当作承纳了,可井边的撕心裂肺,把沉潜的悲苦从死水中炸出,也把故事连皮带肉地轰出了生存本身的苦难本质。太多悲哀,尤其是父亲这类被环境所精神病化的个体,太具有控诉的力量了。视听上有许多妙笔,以后关注的新导演名册里,要添一个张中臣。三星半。#FIRST#
邢育森2024-12-19 14:05:19
贾樟柯在《风流一代》上映的时候打出的宣传语是“中式梦核”,而这一部才是真正的中式梦核。
叉2021-08-04 18:07:55
20210801 First·西宁奥斯卡 本届奥斯卡最后一部,也是充满惊喜的一部。在视听语言的探索方面,毫无疑问是本届影展的佼佼者,也较为符合First的调性。很多精心设计的镜头,处处让人感到主创们有意识的美学创新。尤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对于声音的处理,对于不同介质声音极具表现力的捕捉和呈现,成为表现影片主角聋哑人心理世界的重要手段,配合以大光圈浅焦的广泛使用,勾勒出一个官能丧失之人异于常人敏感的内心和感官世界。影片的缺点也很明显,特别是在剧作上显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主创团队多位电影学院保安出身的背景,也给这部电影增色不少——但仅仅是在场外。
汪金卫2022-07-26 13:13:10
一个无法听见也无法讲话的青年,一个被认为是精神病而同样在这个社会中失语的父亲,一头被蚊蝇包围默默看着这一切的老牛。他们都背负着太多无法倾诉的苦痛。手表、诗歌、野井、摩托,这些元素在两条叙事时间线中穿梭,勾勒出一个家庭的悲剧,也是生离死别的痛苦回忆。倒影、镜面、反射、监控,这些映射画面形成一套独特且高度集成的视听语言风格,包括一些蛮惊艳的180/360度长镜头调度,一些刁钻的摄影机位设计,以及一些精妙的剪辑点。碍于制作规模,雨戏的部分比较假,部分镜头设计感过强。不过,作为导演第一部作品有如此高的完成度和强烈作者性的表达已经超乎我的期待。值得鼓励和期许。两位男主角润物无声的惊艳表演可圈可点。最近我得了一种“看什么电影都觉得缺乏电影感”的怪病,而观看此片对我的这种症状有很好的缓解疗愈功效。四星半
荏染柔木木2021-10-07 04:20:42
2021.8.2因为跟后面一场时间挨得很紧,前面节奏比较慢,所以计划提前退场,后面随着剧情推进脉络逐渐清晰,剧情也加快,渐入佳境,退场前还是有些遗憾,来不及等到主创互动环节,希望下次有机会可以重新看完。牛牛好可爱(•͈˽•͈)2021.8.2最佳导演,最佳剧情长篇,导演发言有点儿好玩儿
冷水浴缸2024-08-31 12:18:55
3.5 声音设计和摄影都很好,但时而刻意时而粗糙,有几场戏甚至过于粗糙,和开场令人惊艳的场面差距太大,整体不是很统一。不过这个电影各方面都难得一见,近年来第一次有人拍出当代版《活着》,比《隐入尘烟》更深入细微呈现了农村家庭几代人的命运,或者说这就是微缩式的农民阶层的命运,无声的哭泣。一直很期待有没有创作者敢书写勇敢拒绝母职不认自己子女的母亲形象,没想到在这里完成了,真是应了性别是一种处境那句话,阶级立场决定了观念,而非性别本身。
王写写2023-11-14 20:28:38
开头是阿彼察邦的牛,中间是蔡明亮的天,结尾是塔可夫斯基的脸。视听很成熟了,音效处理的非常有想法,但奈何文本太弱。实际上要玩这种路子,一上来就要极致,把质感拉满,如此才有看头。这片子还是有些收着了,3.5。
mr.left2024-12-18 23:44:09
2.5
可能是这批first系影片里艺术化程度最高的一部,两处现实和回忆,成年和童年的剪辑非常自然流畅,如果是短片的话真是惊为天人的级别。可惜短片的内容延伸成长片后反而枯燥乏味,再加上院线版明显剪掉了父亲杀子未遂这种重要的情节后看起来更无聊了。
一级特工2024-12-27 14:02:24
【院线版】大陆文艺片仿佛是一座危楼,创作者们优秀的才华好像只能建造在薄弱的故事地基上。电影本身的镜头语言和声音设计都很不错,第一个镜头里水面的倒影和监控器视角尤为出色。然而越到后面就越缺少足够的内容来予以表达,比如明明在开头就用蒙太奇点明了人与牛的一体关系,后面还要用一首诗去重复这层表达。
matchbox2021-08-01 17:58:35
影像的拼凑和符号的堆叠,无法浸入。
Lies of Lies2024-12-18 22:08:10
钟摆,破电扇,拍手,无处不在的时钟。精神分裂的开始,是个人的表跟不上世界的表。聋哑的方圆听不到钟,他抵抗文明的建构,抵抗文明的暴力的建构。他喊妈妈,如同羊叫。这是《悲情城市》梁朝伟式的人物,暴力的绝缘体。他甚至不知道死亡的概念,向井里发出前语言的叫喊,探询死的世界。并且真的借由回音唤回了父亲的魂魄。一部反暴力,反人类中心主义的电影。
西楼尘2021-08-26 11:12:25
刚刚出生时出于本能地啼哭,妹妹落井时含糊地呜咽,母亲离家时绝望地沉默。如今凝视着监控录像,数个无声的世界可供窥探。女孩的电瓶车没电可以用绳子牵着走,孤岛上不出声的白牛又能用什么出逃。父亲的手表落入深井,父亲的诗歌烧成齑粉,父亲的名姓变成通缉。又聋又哑,仿佛是命运给予他最大的恩赐。
瑞波恩2024-12-25 17:05:19
偏意识流,回不去的乡野生活,困在记忆里的聋哑少年,关于一个不幸家庭的分崩离析(努力走出梦魇一样的羁绊),不落俗套的表达方式(宗教般的符号意象,甚至联想到老塔),有令人惊艳的画面,也有美中不足的遗憾——沉静,散漫,青涩,却颇为真诚,作为处女作很优秀了,英雄不论出处,张导演加油!
徐若风2025-01-07 11:45:05
拿非常当代的视听美学体系、诗意化的影调,拍第五代农村家庭伤痕文学:生理失语与精神失语的三代人、窒息的家庭氛围、疯癫的知识分子父亲、意外离世的妹妹....而两者的组合,也同样令人陷入迷惘。不可否认是有品质感的文艺片,导演本人的经历及才华也值得被看见,但还是,期待下一部作品吧。
罗夏2021-07-27 21:22:58
作者电影,气质很棒,很喜欢这种情绪叙事的感觉
苏黎世的列车2024-12-11 23:05:29
片子讲了啥我已经忘了,毫无头绪。只记得妹妹掉井里了。老家有一个同款钟表。保安监控的镜头很鬼魅。吊扇的声音让我印象深刻。很多转场不可思议,镜子运用很出彩。LQ更新了电台节目,时隔十月,有一首acid jazz很好听。片尾字幕有一些人名很好听:温如玉、古今、雨嫣…【深影/冬暖影展/3 attendances/5 号厅银幕很多热气旋斑纹】
水片2021-07-30 05:31:57
这是一部属于大银幕的电影,躁热的夏日在不停的蝉鸣声中此起彼伏,从蝉幼虫到破土而出,再到被捕获下油锅炸至金黄色,如此宿命般的是父亲这个角色,在那个时代下不可反抗的时代代表。喜欢太阳雨后的最后一镜,有着无限的包容和延伸,那不再是一个家庭的故事,是目光所及之处所有的一切。
sTill-Life2024-12-31 16:47:32
完全靠视听叙事的影片,有新导演的生涩之处,但整体真挚且动人。前半段中固定机位加小景深的手法反复使用,多少有些疲劳,影响观感。有趣的是同样反复出现的“镜面”元素在后段被“父亲”统统砸碎,像是导演的某种自反和自嘲。也很难得在一部以男性为本体的影片中看到女性的出走和对母职的抗拒。把XX特色字幕放在片尾滚动的末位,创作者是真的无奈啊!/ 上周五晚20:40的场,上座率目测60%,观影全程除两次手机掉落和少数观众迟到以外没有人发出任何声响,且所有人都等到字幕滚完还在座位上。
mOco2023-12-10 20:50:25
过于刻意了,我这样的山猪吃不了这种细糠。
晚不安2024-12-22 22:16:06
有一定的观影门槛,待有机会重看,陆续睡了两大觉之后,那些碎片化的意象和信息就更难缀连成篇了。作为新人首作,导演给自己选了一个颇有难度的议题,长时间的沉默,而沉默总是在孕育着更多声音。长镜头沉稳,时空转换顺滑,细节设计扎实,在大师电影的阴影下,一定程度上构建出了自己的美学体系,可惜我没能与之建立起更多情感共鸣。
3号厅检票小哥2021-07-27 16:01:10
特别好,在你明白导演到底想干什么之后整部片子就变得有意思起来了。
导演用声音来表现人物情绪,所以放大所有环境音,但微妙的是,又不是让你听到什么,而是让你更注目那些被环境音衬托出来的沉默,大段大段的沉默,这些沉默是一个家庭被共和国创伤撞击后的支离破碎。
对妹妹那条线的超现实用法已经很反常规了,结尾那一段游魂归位,雷鸣观音,真的惊为天人。
可以好好期待一下这个导演的未来。
蓝河的风儿2024-12-22 19:44:31
3.5 其实和《刺猬》类似,都是有亲缘的两代社会异类如何生存于世的故事。但是视听素养决定审美高度,《最后的告别》近乎是在用声音讲故事,一段稀松平常的农村悲剧故事被溶解在了这样非线性、高度提炼的光影呈现中,即使粗糙、稚嫩都仍然能感受到不甘于守成的才华所在。家中钟摆声阵阵,风扇与手表转动,怀揣着文学/理想主义的父亲在“秩序”中走向崩溃,父弑子的噩梦永远在方圆的意识里发出恐怖的召唤。于是恶运遗传,下一代安守“秩序”(密密麻麻的监控之中)的儿子在聋哑的世界里绝缘所有诱惑与失落,却依然难抵御原生家庭创伤带来的疼痛。噪声稀疏,雨水倾盆,深陷个体、家庭以及(或许存在的)时代悲剧交错的深渊。毫不猎奇与投机的献给异类的悲歌。
圆首的秘书2021-07-27 15:24:13
4.5 一个监视与被监视的世界,一个充满叙事裂隙与留白的世界,一个聋哑、扁平、通感的世界,一个不需要语言、只存在图像的世界。其实强调计划生育不是特别必要,但仍然是FIRST目前最激进完整的表达。
小蚁2024-12-23 22:24:22
监控影像的使用很巧妙,既不是普通悬疑电影/刑侦剧中关键线索的披露,也不是《蜻蜓之眼》中的真实影像+虚构叙事,而是一直通感式的听障世界的视觉呈现。活在过去的人和讨厌过去的人活在两个只能短暂重叠的世界。
蜡笔小新2021-08-08 17:25:19
什么叫惊喜?惊喜就是制片人在放映现场跟观众说“你不应该来看这个电影展请你出去”。真的艺术不怕被质疑。
苏狸念2024-12-27 13:26:45
视听很好,故事潦草。从万玛才旦到贾樟柯到毕赣再到塔可夫斯基,结合了大师级导演的“困”点。
Ocap2024-12-19 11:00:49
受迷影滋养的正面案例。作为欧洲电影会得到更多更坚定的赞赏。毫不露怯的生活细节,尚且被理性压过的通感设计,都显现着潜力。张中臣能拍“好看”的艺术电影,预感下一部会平衡得更好。
枪杀杰西詹姆斯2021-08-05 19:00:49
短短百字可能无法表达对这部处女作的推崇了,等我长评吧!这五星提前打给作者的第二部长片了
残花2024-12-23 14:55:14
人生岂止是苦难,简直就是一部恐怖片!因为聋哑无声,电影纯靠着视听来讲故事,人眼牛眼、人声羊叫、知了时钟,质感出色而且极其厚重,叙事转换和蒙太奇运用太棒了,既不突兀也不隐晦,都能看明白时空上的变化与衔接。监控视频更是把无声画面唱出了悲悯。白化牛记忆深刻。今年的电影似乎都会在某些点上撞车,妹妹没了、车拉车、甚至新人导演从其他行业跨过来也是都是遇到二次以上了。虽然对中国电影前途有些未卜,但还是有希望的………
软角鲨烯2021-08-02 19:41:31
前半段太好睡了,一醒来发现旁边一排第四代导演。心情复杂。
逻各斯2024-12-18 18:25:24
相当私人。镜头没有流动,像是一个一个精巧设计过的片段粗暴地拼贴在一起,观影体验接近《记忆》和《式日》,甚至缺了些个性。电影优等生用既有的公式进行解题,答案不可谓不完美,但做题和拍电影确实是两码事。不过也是五年前的作品了,导演本人也蛮看得开,还是期待他未来的作品。
tifanie2024-12-19 01:05:55
比话语更震耳欲聋的沉默中,铺满与理论对立的直觉式意向,对影像有天赋的作者。
Pincent2024-12-31 21:39:10
7.1 几种时间的渗透、镜子,与光的拓扑学。质量的确好于大部分FIRST电影。
丁园浇水2024-12-30 20:54:52
6/10分
2024.12.30。#标放映后场# 视听好。虽然能看到不少导演的影子,但好在作者愿意去想去设计去实现。另外QA的嘉宾女老师真的尬
451½°F™2024-12-21 23:12:55
故事虽然讲述了一个「悲惨叠加」的故事,不过每个人一生的经历都是无数次告别,但是留在记忆中夹杂着个人情感的不言而喻却仿佛一个个「魂器」潜伏在每个人的潜意识中,电影手法和语言模仿欧洲影展作品。
内陆飞鱼2021-07-28 19:03:01
没有经历过北方的夏天,电影里的平顶山夏天却是真的美,明亮,清凉,阒寂,记忆交缠,独自挣扎。无声世界里的聋哑人和沉默无语的牛,都是朴实无华的同类,伤与痛默默承受,最后都深锁于湖心岛,即便呼喊也无人应答,水中的观音菩萨倒影也许看到了一切。环境声效、监控视频的运用,以及导演的调度意识,都值得回味。
killstone2024-12-27 21:00:54
影片用了大量不连续的时空转换镜头进行连续叙事,但又用不连续的监控镜头组成的同一时空的连续叙事,这种差异对立是其最精妙之处。但是整体结构还是太散,全部都是碎片化的情节,让观众很难共情!
周圣崴WAI2021-07-27 12:06:58
苍蝇连接人与牛,两颗温热的鸡蛋连接柔软的心,父亲的背影与电扇的阴影重合,死亡一般笼罩大地,不论儿时还是当下,害怕时都会像牛一样哞哞呼唤母亲。
正在2024-12-21 13:07:29
父亲不是去追井里的女儿,是去追他的表。人人都不想要过去,就总有人会成为过去的代价。三个时间段来回穿插,短场景,急转场,景深变焦结合声音变化和镜面摄影,一段我们人人都参与了的时代下的惨淡人生。视听叙事佳。
Clyde2025-01-04 10:22:05
作为工科生,每次看到意外事故的统计数据,我都会在心里默算一遍其发生的概率。即使这个概率很小,我仍然会产生掉进这个概率中的恐惧,更何况对家庭对个体来说只有一和零的区别。影片中的家庭悲剧,当然是小概率事件,但放在十几亿人口中,就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了。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部意识流电影,我却只想到冷冰冰的数据,也许,这就是从意识到思维的过程?
红酒与谋杀2025-01-02 12:18:28
父亲亡魂现身那场戏我终于恍然大悟,这不锡兰吗???(不好意思看睡了,所以就不打分了,怀疑是影厅里暖气开的太足导致犯困了…
十一伏特2024-12-19 14:58:14
影片是那种很少见到的“慢电影”,很有艺术电影的感觉。主角是聋哑人,全片都不能用台词发声,而观众就如同带入主角视角体验环境声响。与平时看到的电影体验很不一样。不断穿梭于儿时回忆与现实寻找之间,寻找失去的亲情,渴望抓住新的情感链接。最终滂沱大雨掩盖泪水。
Lumie2024-12-19 09:01:57
虽然虽然,导演技法上依然有点青涩、生硬,但是能在其中看到诚心诚意的个体表达,如果能进一步刻画出外在话语的空洞就更好了。啊,男主王耀德太有灵气了,身上有种演不出来的真实感,好久没在看国产片的时候能感觉如此贴近一个人了,感觉在和他一起呼吸。
五星支持鼓励一下躺平的年代中励志的导演!
法斯2024-12-21 16:45:41
高配版毕赣,安徽老塔。摄影剪辑配乐都很满意。冬至快乐。
ibelieve2025-01-08 17:18:35
同样的本子交给沉不住气的人拍估计就会疯狂上花活了,但张导没有,观感舒服,沉稳又真诚地运用娴熟的视听技术来叙事。喜欢哑巴()在前面骑摩托,用线拽着后面女孩的电动车,在蜿蜒山路前进的那段长焦。
基瑞尔2024-12-23 21:15:59
为发生的不易和背后的创作历程动容,但也知道这可能并不太多关于电影本身。
山猫飞起一脚~~2024-12-28 16:01:10
鼓励加一星吧。故事节奏太慢了,要不是按摩椅总在我马上要舒服的那个点戛然而止,前一个小时也根本坚持不下来,早就睡了。
阿朽2024-12-29 18:15:21
21年first的大奖,24年底才看到,现在已经没有塔式/赣式的空间了。还是那些个熟悉的意象,剪辑得很好。
最后的告别豆瓣热评
天马星2021-07-31 16:49:53
新时代拍《活着》需要足够的勇气,一不小心就会落入自说自话的陷阱,但这片视听特别好,熬过前半小时渐入佳境,在无声的固定的镜头下,一种鬼魅的恐怖感从银幕上溢出来,黑暗中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简直就是字面意义上的“遗传厄运”。这片子要是交给A24感觉完全可以进圣丹斯主竞赛或者戛纳导演双周。但可以想见本片大众口碑会不太好,因为其完全不讨好甚至有点冒犯观众。
谋杀游戏机2021-07-31 17:06:26
保安室监控画面+聋哑人主角设定与极简、留白的视听风格相得益彰,导演视听感受力极好,用意象、构图、音响设计、空间来构建叙事与情绪,全片一共没有多少句台词。确是王红卫所说“回归本体的电影”,非常学院派,但不故弄玄虚和炫技,张中臣是FIRST发掘的最具国际气象和作者潜力的新导演之一,把奖颁给这样的电影,也是在嘉奖FIRST自己的先锋性。//三年后在影院复刷,依旧觉得非常棒,尤其当天在我学习完一堆短剧创作法则、看过一部头部商业大片后,更觉得这样低密度、坚持用视听语言讲故事的电影的可贵。导演没有迎合市场和时代,这样的作品才能够穿越周期,留在时间里,作为观众只需要付出多一点点的耐心。
沙里寨的沙里飞2021-07-27 15:39:06
视听语言很好。叙事上,这是一部很主观的导演电影,对一般观众是不太友好的,显得有些沉溺自我。
マクガフィン2024-12-18 21:24:06
又塔又邦又赣的,有点太符合我对华语文艺片的刻板印象了。
月世界遊泳2021-08-02 22:47:16
又是一个毕赣… 欧洲电影最重要的是眼界,拿着好莱坞式的思维拍诗意电影就像用七言律诗的格式写网文,这么多年下来,first恐成中国电影最大的绊脚石。
seamouse2021-07-27 17:12:59
唉,以前只要是不午睡看片就睡,现在中午看片也熬不过去(甚至不止是艺术片)。这部片的摄影和音效都实在太棒,然而为了聋哑人主角的安静音效和漫长到天尽头的镜头,也就实在太催眠。
qw0aszx2021-08-01 15:32:38
沉溺于自己坚信的体系逻辑之中,幸运的是所设计的内容的确成立了,但依旧有严重过度之感,要是抽离出来一些会好很多
胤祥2021-08-10 04:33:51
大陆#999。#15th FIRST# 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视听非常有想法,浅焦镜头用作聋哑人的某种“通感”,虽然值得商榷不过还是挺有创意的(此外还有意识地规避了正反拍的剪辑);监控的用法一面是个很棒的调度(用出了《蜻蜓之眼》式的连续性剪辑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反过来用无声提示了聋哑人的“听觉”,从而形成某种“主观镜头”(但还可以进一步分辨)。把个人与家庭的命运和社会历史(计生政策-农村社会)联系在一起(三个不同阶段),也用到了梦境、幽灵、慢电影等电影节系统的语言,还是相当厉害的。年度佳作候选。
Mr. Infamous2021-08-01 19:08:04
如同这片哑然失声的土地,以及像是从土里爬出又被扔进油锅的蝉那样的人,告别是种或许煞费苦心的苦修。死了,跑了,疯了,剩一个聋哑的,万般苦困,说不出,早就都当作承纳了,可井边的撕心裂肺,把沉潜的悲苦从死水中炸出,也把故事连皮带肉地轰出了生存本身的苦难本质。太多悲哀,尤其是父亲这类被环境所精神病化的个体,太具有控诉的力量了。视听上有许多妙笔,以后关注的新导演名册里,要添一个张中臣。三星半。#FIRST#
邢育森2024-12-19 14:05:19
贾樟柯在《风流一代》上映的时候打出的宣传语是“中式梦核”,而这一部才是真正的中式梦核。
叉2021-08-04 18:07:55
20210801 First·西宁奥斯卡 本届奥斯卡最后一部,也是充满惊喜的一部。在视听语言的探索方面,毫无疑问是本届影展的佼佼者,也较为符合First的调性。很多精心设计的镜头,处处让人感到主创们有意识的美学创新。尤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对于声音的处理,对于不同介质声音极具表现力的捕捉和呈现,成为表现影片主角聋哑人心理世界的重要手段,配合以大光圈浅焦的广泛使用,勾勒出一个官能丧失之人异于常人敏感的内心和感官世界。影片的缺点也很明显,特别是在剧作上显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主创团队多位电影学院保安出身的背景,也给这部电影增色不少——但仅仅是在场外。
汪金卫2022-07-26 13:13:10
一个无法听见也无法讲话的青年,一个被认为是精神病而同样在这个社会中失语的父亲,一头被蚊蝇包围默默看着这一切的老牛。他们都背负着太多无法倾诉的苦痛。手表、诗歌、野井、摩托,这些元素在两条叙事时间线中穿梭,勾勒出一个家庭的悲剧,也是生离死别的痛苦回忆。倒影、镜面、反射、监控,这些映射画面形成一套独特且高度集成的视听语言风格,包括一些蛮惊艳的180/360度长镜头调度,一些刁钻的摄影机位设计,以及一些精妙的剪辑点。碍于制作规模,雨戏的部分比较假,部分镜头设计感过强。不过,作为导演第一部作品有如此高的完成度和强烈作者性的表达已经超乎我的期待。值得鼓励和期许。两位男主角润物无声的惊艳表演可圈可点。最近我得了一种“看什么电影都觉得缺乏电影感”的怪病,而观看此片对我的这种症状有很好的缓解疗愈功效。四星半
荏染柔木木2021-10-07 04:20:42
2021.8.2因为跟后面一场时间挨得很紧,前面节奏比较慢,所以计划提前退场,后面随着剧情推进脉络逐渐清晰,剧情也加快,渐入佳境,退场前还是有些遗憾,来不及等到主创互动环节,希望下次有机会可以重新看完。牛牛好可爱(•͈˽•͈)2021.8.2最佳导演,最佳剧情长篇,导演发言有点儿好玩儿
冷水浴缸2024-08-31 12:18:55
3.5 声音设计和摄影都很好,但时而刻意时而粗糙,有几场戏甚至过于粗糙,和开场令人惊艳的场面差距太大,整体不是很统一。不过这个电影各方面都难得一见,近年来第一次有人拍出当代版《活着》,比《隐入尘烟》更深入细微呈现了农村家庭几代人的命运,或者说这就是微缩式的农民阶层的命运,无声的哭泣。一直很期待有没有创作者敢书写勇敢拒绝母职不认自己子女的母亲形象,没想到在这里完成了,真是应了性别是一种处境那句话,阶级立场决定了观念,而非性别本身。
王写写2023-11-14 20:28:38
开头是阿彼察邦的牛,中间是蔡明亮的天,结尾是塔可夫斯基的脸。视听很成熟了,音效处理的非常有想法,但奈何文本太弱。实际上要玩这种路子,一上来就要极致,把质感拉满,如此才有看头。这片子还是有些收着了,3.5。
mr.left2024-12-18 23:44:09
2.5 可能是这批first系影片里艺术化程度最高的一部,两处现实和回忆,成年和童年的剪辑非常自然流畅,如果是短片的话真是惊为天人的级别。可惜短片的内容延伸成长片后反而枯燥乏味,再加上院线版明显剪掉了父亲杀子未遂这种重要的情节后看起来更无聊了。
一级特工2024-12-27 14:02:24
【院线版】大陆文艺片仿佛是一座危楼,创作者们优秀的才华好像只能建造在薄弱的故事地基上。电影本身的镜头语言和声音设计都很不错,第一个镜头里水面的倒影和监控器视角尤为出色。然而越到后面就越缺少足够的内容来予以表达,比如明明在开头就用蒙太奇点明了人与牛的一体关系,后面还要用一首诗去重复这层表达。
matchbox2021-08-01 17:58:35
影像的拼凑和符号的堆叠,无法浸入。
Lies of Lies2024-12-18 22:08:10
钟摆,破电扇,拍手,无处不在的时钟。精神分裂的开始,是个人的表跟不上世界的表。聋哑的方圆听不到钟,他抵抗文明的建构,抵抗文明的暴力的建构。他喊妈妈,如同羊叫。这是《悲情城市》梁朝伟式的人物,暴力的绝缘体。他甚至不知道死亡的概念,向井里发出前语言的叫喊,探询死的世界。并且真的借由回音唤回了父亲的魂魄。一部反暴力,反人类中心主义的电影。
西楼尘2021-08-26 11:12:25
刚刚出生时出于本能地啼哭,妹妹落井时含糊地呜咽,母亲离家时绝望地沉默。如今凝视着监控录像,数个无声的世界可供窥探。女孩的电瓶车没电可以用绳子牵着走,孤岛上不出声的白牛又能用什么出逃。父亲的手表落入深井,父亲的诗歌烧成齑粉,父亲的名姓变成通缉。又聋又哑,仿佛是命运给予他最大的恩赐。
瑞波恩2024-12-25 17:05:19
偏意识流,回不去的乡野生活,困在记忆里的聋哑少年,关于一个不幸家庭的分崩离析(努力走出梦魇一样的羁绊),不落俗套的表达方式(宗教般的符号意象,甚至联想到老塔),有令人惊艳的画面,也有美中不足的遗憾——沉静,散漫,青涩,却颇为真诚,作为处女作很优秀了,英雄不论出处,张导演加油!
徐若风2025-01-07 11:45:05
拿非常当代的视听美学体系、诗意化的影调,拍第五代农村家庭伤痕文学:生理失语与精神失语的三代人、窒息的家庭氛围、疯癫的知识分子父亲、意外离世的妹妹....而两者的组合,也同样令人陷入迷惘。不可否认是有品质感的文艺片,导演本人的经历及才华也值得被看见,但还是,期待下一部作品吧。
罗夏2021-07-27 21:22:58
作者电影,气质很棒,很喜欢这种情绪叙事的感觉
苏黎世的列车2024-12-11 23:05:29
片子讲了啥我已经忘了,毫无头绪。只记得妹妹掉井里了。老家有一个同款钟表。保安监控的镜头很鬼魅。吊扇的声音让我印象深刻。很多转场不可思议,镜子运用很出彩。LQ更新了电台节目,时隔十月,有一首acid jazz很好听。片尾字幕有一些人名很好听:温如玉、古今、雨嫣…【深影/冬暖影展/3 attendances/5 号厅银幕很多热气旋斑纹】
水片2021-07-30 05:31:57
这是一部属于大银幕的电影,躁热的夏日在不停的蝉鸣声中此起彼伏,从蝉幼虫到破土而出,再到被捕获下油锅炸至金黄色,如此宿命般的是父亲这个角色,在那个时代下不可反抗的时代代表。喜欢太阳雨后的最后一镜,有着无限的包容和延伸,那不再是一个家庭的故事,是目光所及之处所有的一切。
sTill-Life2024-12-31 16:47:32
完全靠视听叙事的影片,有新导演的生涩之处,但整体真挚且动人。前半段中固定机位加小景深的手法反复使用,多少有些疲劳,影响观感。有趣的是同样反复出现的“镜面”元素在后段被“父亲”统统砸碎,像是导演的某种自反和自嘲。也很难得在一部以男性为本体的影片中看到女性的出走和对母职的抗拒。把XX特色字幕放在片尾滚动的末位,创作者是真的无奈啊!/ 上周五晚20:40的场,上座率目测60%,观影全程除两次手机掉落和少数观众迟到以外没有人发出任何声响,且所有人都等到字幕滚完还在座位上。
mOco2023-12-10 20:50:25
过于刻意了,我这样的山猪吃不了这种细糠。
晚不安2024-12-22 22:16:06
有一定的观影门槛,待有机会重看,陆续睡了两大觉之后,那些碎片化的意象和信息就更难缀连成篇了。作为新人首作,导演给自己选了一个颇有难度的议题,长时间的沉默,而沉默总是在孕育着更多声音。长镜头沉稳,时空转换顺滑,细节设计扎实,在大师电影的阴影下,一定程度上构建出了自己的美学体系,可惜我没能与之建立起更多情感共鸣。
3号厅检票小哥2021-07-27 16:01:10
特别好,在你明白导演到底想干什么之后整部片子就变得有意思起来了。 导演用声音来表现人物情绪,所以放大所有环境音,但微妙的是,又不是让你听到什么,而是让你更注目那些被环境音衬托出来的沉默,大段大段的沉默,这些沉默是一个家庭被共和国创伤撞击后的支离破碎。 对妹妹那条线的超现实用法已经很反常规了,结尾那一段游魂归位,雷鸣观音,真的惊为天人。 可以好好期待一下这个导演的未来。
蓝河的风儿2024-12-22 19:44:31
3.5 其实和《刺猬》类似,都是有亲缘的两代社会异类如何生存于世的故事。但是视听素养决定审美高度,《最后的告别》近乎是在用声音讲故事,一段稀松平常的农村悲剧故事被溶解在了这样非线性、高度提炼的光影呈现中,即使粗糙、稚嫩都仍然能感受到不甘于守成的才华所在。家中钟摆声阵阵,风扇与手表转动,怀揣着文学/理想主义的父亲在“秩序”中走向崩溃,父弑子的噩梦永远在方圆的意识里发出恐怖的召唤。于是恶运遗传,下一代安守“秩序”(密密麻麻的监控之中)的儿子在聋哑的世界里绝缘所有诱惑与失落,却依然难抵御原生家庭创伤带来的疼痛。噪声稀疏,雨水倾盆,深陷个体、家庭以及(或许存在的)时代悲剧交错的深渊。毫不猎奇与投机的献给异类的悲歌。
圆首的秘书2021-07-27 15:24:13
4.5 一个监视与被监视的世界,一个充满叙事裂隙与留白的世界,一个聋哑、扁平、通感的世界,一个不需要语言、只存在图像的世界。其实强调计划生育不是特别必要,但仍然是FIRST目前最激进完整的表达。
小蚁2024-12-23 22:24:22
监控影像的使用很巧妙,既不是普通悬疑电影/刑侦剧中关键线索的披露,也不是《蜻蜓之眼》中的真实影像+虚构叙事,而是一直通感式的听障世界的视觉呈现。活在过去的人和讨厌过去的人活在两个只能短暂重叠的世界。
蜡笔小新2021-08-08 17:25:19
什么叫惊喜?惊喜就是制片人在放映现场跟观众说“你不应该来看这个电影展请你出去”。真的艺术不怕被质疑。
苏狸念2024-12-27 13:26:45
视听很好,故事潦草。从万玛才旦到贾樟柯到毕赣再到塔可夫斯基,结合了大师级导演的“困”点。
Ocap2024-12-19 11:00:49
受迷影滋养的正面案例。作为欧洲电影会得到更多更坚定的赞赏。毫不露怯的生活细节,尚且被理性压过的通感设计,都显现着潜力。张中臣能拍“好看”的艺术电影,预感下一部会平衡得更好。
枪杀杰西詹姆斯2021-08-05 19:00:49
短短百字可能无法表达对这部处女作的推崇了,等我长评吧!这五星提前打给作者的第二部长片了
残花2024-12-23 14:55:14
人生岂止是苦难,简直就是一部恐怖片!因为聋哑无声,电影纯靠着视听来讲故事,人眼牛眼、人声羊叫、知了时钟,质感出色而且极其厚重,叙事转换和蒙太奇运用太棒了,既不突兀也不隐晦,都能看明白时空上的变化与衔接。监控视频更是把无声画面唱出了悲悯。白化牛记忆深刻。今年的电影似乎都会在某些点上撞车,妹妹没了、车拉车、甚至新人导演从其他行业跨过来也是都是遇到二次以上了。虽然对中国电影前途有些未卜,但还是有希望的………
软角鲨烯2021-08-02 19:41:31
前半段太好睡了,一醒来发现旁边一排第四代导演。心情复杂。
逻各斯2024-12-18 18:25:24
相当私人。镜头没有流动,像是一个一个精巧设计过的片段粗暴地拼贴在一起,观影体验接近《记忆》和《式日》,甚至缺了些个性。电影优等生用既有的公式进行解题,答案不可谓不完美,但做题和拍电影确实是两码事。不过也是五年前的作品了,导演本人也蛮看得开,还是期待他未来的作品。
tifanie2024-12-19 01:05:55
比话语更震耳欲聋的沉默中,铺满与理论对立的直觉式意向,对影像有天赋的作者。
Pincent2024-12-31 21:39:10
7.1 几种时间的渗透、镜子,与光的拓扑学。质量的确好于大部分FIRST电影。
丁园浇水2024-12-30 20:54:52
6/10分 2024.12.30。#标放映后场# 视听好。虽然能看到不少导演的影子,但好在作者愿意去想去设计去实现。另外QA的嘉宾女老师真的尬
451½°F™2024-12-21 23:12:55
故事虽然讲述了一个「悲惨叠加」的故事,不过每个人一生的经历都是无数次告别,但是留在记忆中夹杂着个人情感的不言而喻却仿佛一个个「魂器」潜伏在每个人的潜意识中,电影手法和语言模仿欧洲影展作品。
内陆飞鱼2021-07-28 19:03:01
没有经历过北方的夏天,电影里的平顶山夏天却是真的美,明亮,清凉,阒寂,记忆交缠,独自挣扎。无声世界里的聋哑人和沉默无语的牛,都是朴实无华的同类,伤与痛默默承受,最后都深锁于湖心岛,即便呼喊也无人应答,水中的观音菩萨倒影也许看到了一切。环境声效、监控视频的运用,以及导演的调度意识,都值得回味。
killstone2024-12-27 21:00:54
影片用了大量不连续的时空转换镜头进行连续叙事,但又用不连续的监控镜头组成的同一时空的连续叙事,这种差异对立是其最精妙之处。但是整体结构还是太散,全部都是碎片化的情节,让观众很难共情!
周圣崴WAI2021-07-27 12:06:58
苍蝇连接人与牛,两颗温热的鸡蛋连接柔软的心,父亲的背影与电扇的阴影重合,死亡一般笼罩大地,不论儿时还是当下,害怕时都会像牛一样哞哞呼唤母亲。
正在2024-12-21 13:07:29
父亲不是去追井里的女儿,是去追他的表。人人都不想要过去,就总有人会成为过去的代价。三个时间段来回穿插,短场景,急转场,景深变焦结合声音变化和镜面摄影,一段我们人人都参与了的时代下的惨淡人生。视听叙事佳。
Clyde2025-01-04 10:22:05
作为工科生,每次看到意外事故的统计数据,我都会在心里默算一遍其发生的概率。即使这个概率很小,我仍然会产生掉进这个概率中的恐惧,更何况对家庭对个体来说只有一和零的区别。影片中的家庭悲剧,当然是小概率事件,但放在十几亿人口中,就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了。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部意识流电影,我却只想到冷冰冰的数据,也许,这就是从意识到思维的过程?
红酒与谋杀2025-01-02 12:18:28
父亲亡魂现身那场戏我终于恍然大悟,这不锡兰吗???(不好意思看睡了,所以就不打分了,怀疑是影厅里暖气开的太足导致犯困了…
十一伏特2024-12-19 14:58:14
影片是那种很少见到的“慢电影”,很有艺术电影的感觉。主角是聋哑人,全片都不能用台词发声,而观众就如同带入主角视角体验环境声响。与平时看到的电影体验很不一样。不断穿梭于儿时回忆与现实寻找之间,寻找失去的亲情,渴望抓住新的情感链接。最终滂沱大雨掩盖泪水。
Lumie2024-12-19 09:01:57
虽然虽然,导演技法上依然有点青涩、生硬,但是能在其中看到诚心诚意的个体表达,如果能进一步刻画出外在话语的空洞就更好了。啊,男主王耀德太有灵气了,身上有种演不出来的真实感,好久没在看国产片的时候能感觉如此贴近一个人了,感觉在和他一起呼吸。 五星支持鼓励一下躺平的年代中励志的导演!
法斯2024-12-21 16:45:41
高配版毕赣,安徽老塔。摄影剪辑配乐都很满意。冬至快乐。
ibelieve2025-01-08 17:18:35
同样的本子交给沉不住气的人拍估计就会疯狂上花活了,但张导没有,观感舒服,沉稳又真诚地运用娴熟的视听技术来叙事。喜欢哑巴()在前面骑摩托,用线拽着后面女孩的电动车,在蜿蜒山路前进的那段长焦。
基瑞尔2024-12-23 21:15:59
为发生的不易和背后的创作历程动容,但也知道这可能并不太多关于电影本身。
山猫飞起一脚~~2024-12-28 16:01:10
鼓励加一星吧。故事节奏太慢了,要不是按摩椅总在我马上要舒服的那个点戛然而止,前一个小时也根本坚持不下来,早就睡了。
阿朽2024-12-29 18:15:21
21年first的大奖,24年底才看到,现在已经没有塔式/赣式的空间了。还是那些个熟悉的意象,剪辑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