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惺惺的戴2025-01-03 22:48:48
营销害人不浅。打着一个娜拉归来(《玩偶之家》的壳子),碰瓷一个《小城之春》的故事。但内核仍然是一个女性主义故事,但是其却远远比不过《小城之春》与《玩偶之家》。当然导演明显是完全不了解浙江的,对于浙江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或许是因为导演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外留学所导致的吧。电影里的温州是我完全不熟悉的,那么他所相辅相成的温州方言也成为了一纸空文。同时影片前半段节奏失调,导演剪辑水平一般也是极大的缺点。导演最后一个弹奏《我的祖国》说是营造开放式结局,但开放的过头了吧。(另:把《我的祖国》一歌在路演时说成是《一条大河》什么成分我不愿意评价)
得亏是有个海滩双姬的互相身份确认,和万叶出走回归再出走再回归的剧本。否则开年就一部大烂片啊
朴素2025-01-05 01:44:46
前期营销确实有两下,然而整场看下来只能用“别扭”二字概括。虽然女性主义的主题是符合时代趋势的,但温州元素的嵌入并不是很地道,甚至是反温州的,包括万叶的北方口音、阿北的沪语温州话、小虎作为温州乡下女孩的后背纹身以及海滩边的瞬间觉醒、片尾的孩子在楼梯间弹我的祖国等等。当然,如果这是一种postmodernism,就当我没说。影片叙事在时空上的紊乱也不想多提了。以我的偏见看,该片只能说是导演西方中心主义视角下的一次文艺自嗨,对于温州本地的风土人情缺乏完整深刻的认识和体悟,外地人看看可以,本地人看了大概率会起一身鸡皮疙瘩。但不可否认,这也是现实中确确实实存在着的一种温州华侨视角。对了,电影中关于无神论的几个片段还是蛮有趣的。
Berger2025-01-03 15:36:02
三位女性,事实上是三种不同的命运。非常触动。
海狸忙忙叨叨2025-01-06 22:31:45
碰瓷玩偶之家,碰瓷小城之春,演技和台词之尴尬,内核表达之无力,还浪费胶片哈哈哈哈
“#”2025-01-03 22:02:42
有时候在电影院看电影也是挺无助的,为什么新年第一部院线是这部……
残花2025-01-04 16:58:50
【导演映后场】出去和归来的原因和国外生活背景几乎都留白了,而影片表达的东西又比较多,造成一定的观影障碍了,观众无法共情,或者说是导演自己没有抓到要点。导演透露国内拍片很难,可能就只能拍一部电影,所以为了不留遗憾把想要说的都放到这部片子里了。两位女演员选角不错,每当只有她们两个的时候,电影就很好看,无论是骑车坐船屋顶嬉戏,还是两人一起抬鱼穿梭在小巷中,人物状态的流动、内心的相互作用,都有一定的情感张力,万叶最后看到了小虎身上的曾经的自己。两种动物的意象,牛叫、犁,后面也确实出现了;海豚,当最后万叶拉开窗帘出现海中之时,觉得海豚要出现了,不过出现的是两位女主,也挺好。
泠君2025-01-05 18:41:20
不要用台词显化咱们那点并不深刻的个人表达。。。
别看帕索里尼了2025-01-09 01:43:44
从大城市回来的人知道自己的格格不入,娜拉归来将更多娜拉引向门外的远方。
一部很生活化的片子,经过精密时间角度计算的自然的光影像人为布光一样出现,让人感觉自己就站在咸咸的海边,潮湿的过街天桥下而不是绿幕合成的cg中。
视听语言上有女性的细腻,她不规避自己“背德”的感情,第一次感受到“女凝”以一种悄悄的暧昧的弯绕的方式出现,但她说这不是一部女性主义的片子,如果你觉得这是,那只是因为主角是女性而已,从远方归来的人很难没有万叶这样的感情,远走他乡的游子总是有落叶归根的感情,当你的人生走上了你的轨道,回到家却发现,你已经永远地离开了家乡的“正轨”。
艾茜2025-01-22 16:07:00
很喜欢一句台词:梦想就像风,你可能抓不住它,但它能带你去你想去的地方。
热爱生活的番茄2025-01-12 17:57:56
第2587部,这部片子唯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温州与巴黎的跨地性,只是很可惜,这个元素只是被蒙蔽成“中国人骗中国人”的情节,结果最后有趣的社群故事没谈好,倒搞成了一个出轨为主题的爱情故事。或许导演是想把《广岛之恋》式的随风而逝的爱情主题移植到温州。但这样的移植是草率的。
四虎4hood2025-01-12 22:06:01
瑕不掩瑜 设定蛮有趣 如果能少些用台词呈现的表达会更好
一罐水草2025-01-12 16:44:51
尴尬扶额不忍卒看。没有深刻的叙事,你拍我我拍你,有必要一直扫街吗?别把这个叫女性主义吧。
月上高头2025-01-13 21:33:18
两星半,温州对于全国人民来说应该是和福建并驾齐驱的两座著名侨乡了,这里面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几代人的价值观冲撞融合,本片以此为切入点是不错的构思,但片中的多位人物建设仿佛空中楼阁,部分片段拍的很美。
skyandstar2025-01-12 22:35:07
我就觉得停在万叶蹲路边吃饭那个镜头电影就已经结束了,硬凹与现实和解的人物弧光很别扭,导演你就直说审查歪曲你的创作意图,不用迁就啥,搞得自己好像很卑微似的。
感觉上是有点风格杂糅,开场偏写实,中间开始对白又搞抒情,结局被和谐就是很差评。
疯子就是你,铁犁划断蚯蚓,这些巧思是有想象力的,解读性上是有的,就是整体看下来风格不统一导致观影感受上的割裂感还是挺强的,属于是有佳句而未成佳章,属实有点儿可惜。
临海川2025-01-04 18:38:12
电影受现实所限,语言、台词有时略显生硬,它也难逃被剪刀改造的命运。导演在影片中,投入了较多的自我意志、和主观成分。但毕竟,在低成本、严管理的残酷现实中结出果实,我不能总在键盘上挑毛病。电影有诸多亮眼之处,巧妙的角色设定,丰盈的想象力,对时代与人的体察,时而跳出的小幽默,以及,海风的触感、衣着的红黄蓝……可以将许多遗憾掩盖。长片处女作,很有感觉,瑕不掩瑜
画圆的人2025-01-08 22:51:27
影像是值得票价的,不光拍摄质量,拍摄的进程也记录了一些温州基建的变迁。本来希望这是一个只讲生活状态鲜有价值输出的影片,可掺杂了过多想表达的内容,导演也是这么说的。导演的第一部长篇,期待后续能有更多的作品。
蓝色荣耀2025-01-15 11:51:03
很多台词真的很生硬,很多表达也是没必要说出来,无论是那句我就是你你就是我,还是父亲那句让你找得到回家的路,其实都完全不必用台词直接写出来。更不用说结尾那通生硬的对话,莫名其妙地把话引向了我们从未爱过。整个片子的台词是写的很糟糕,包括什么时候用温州话,什么时候用普通话其实完全没有一个应有的标准。但是整个片子所表达的那种态度其实是很有趣的,就是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忠于自己的选择,哪怕在国外其实过得并不如意。包括我就是你,你就是我,但我就算知道结局,也依然会奔赴这趟旅行的态度其实特有趣。 2025-1-14看
FreeMagic2025-01-05 16:48:16
导演说:在现在这个年代,出走不难,难的是何种以姿态回来,如何面对故乡,如何面对故人
好困2025-01-12 00:13:34
特别做了一场导演映后连线场,非常真诚的金导,很开心能在影院里看到这样的影片☺️导演说下一部作品已经写好了!!!期待!!!
浅镌2025-01-12 18:06:45
我是温州瑞安人。作为独立导演的处女座(全国公映),还创作在没有什么艺术气息的温州。各种负面debuff并没有限制住导演吧。无论是剪辑,构图,画面,立意,选角,演技都肯定算不上是优秀,但是可以说良好。部分场景比较生硬尴尬,很多哲理和意义有点说教,但是融合的比较自然。女主选择了追求自我的独立,女二选择了按部就班和社会规训,女三就是过去的女主和女二。我就是你,你就是我,她们是一体三面。感觉导演进步空间挺大的,期待下一部作品。
( ```)2025-01-09 09:40:10
第一时间支持了温州导演的温州电影,但没想到这么尬,包括演员,台词,情节,想表达的东西,是一种想要文艺但没达成的尴尬。唯一还不错的是摄影,因为导演是摄影专业毕业的。新年和朋友在电影院里一起脚趾抠地也是一种印象深刻的体验。
双下巴的卷耳2025-01-05 12:49:11
“我只会拍照。”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2025-01-05 18:39:34
不好看,人物与地域之间的内在关联和相互影响完全没有表达好,空洞的符号几乎充斥全片。
lion2025-01-06 23:02:54
镜头下的女性很美,有些场景还是很喜欢的
Amber41172025-01-10 22:45:40
很干净 有我熟悉的方言 有我熟悉的场景 期待 金导更多作品
wholittleone2025-01-21 22:03:28
演员表演得太尬了,这是在干什么……
三位一体的设定有点意思,反正一个假装潇洒一个假装天真一个假装沧桑,在一个水城小镇演了一出舞台剧,说故作哲理的台词拍故作文艺的镜头,一会想出国,一会三角恋,一会杀死老人一会海边拍照一会拆钉子户一个比一个尬
不过换个角度想可能这部作品就是想表达一种像在亚热带溺水一样出去却从来没有真正出去的迷幻吧……
好在看的是映后场,导演给人一种独特的笨笨 通透又坦诚,很好玩。创作确实是一件不易的事情,会有很多意外,更改,和预期不同,衰老,最后带上一点坚持。这些东西加一星吧
Dear徐伦2025-01-04 13:20:34
两星半文艺片,不是很好看。这部电影缺乏观众视角,甚至为了抒情,放弃了很多关键线索,人物动机和行为并不能完全支撑故事发展,很难让观众共情。镜头语言也没有很好地展示电影主旨,人与人,人与地之间的描绘太单薄了,似乎只有感伤这份情绪,没有感伤的源头,很空洞。但也有一些优点,个别镜头是有美感的,能够触动人的,这可能和导演的摄影经历有关。
L君2025-01-21 21:13:55
映后场。本身立意不错的一部电影,面对长时间未归的故乡与自己精神世界迷离的一种状态,就是法国文化在本片中的含义显得很苍白,两位女主演一度以为要拍那类戏。PS:温州话听着确实有点像日语……
泥人张2025-01-03 22:07:52
毫无意义的地域符号,面对西方凝视的自我矮化,一位丧失了民族、阶级自觉性的——与其说是娜拉,更像是阿Q。
七月妹妹2025-01-06 19:44:37
这部电影超赞!情节精彩,值得一看。
积极分子2025-01-03 23:07:25
出走归来的女人,想出走的女人,无法出走的女人。是非常个人的叙事。女主女二海边互相拍照的那段私以为是全片里最有张力的部分。看到小虎模仿海豚游泳想到了燃烧。配乐很抓耳。可惜演员台词不太自然,有点生硬,有时会让人出戏。
Z1232025-01-07 21:15:02
《小城季风》:在归乡之旅中探索女性力量与自我认同,是部深刻探讨女性情感、身份认同与归属感的佳作。将女性角色置于故事的中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深刻的内心独白,让观众看到了女性在变迁中的坚韧与力量。万叶面对家乡的日新月异,与朋友们一同在岁月的洗礼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她的每一次探索、每一次对话,都充满了对女性身份的深刻思考,与早期女性主义《末路狂花》中的塞尔玛和路易斯相比,万叶的故事或许少了些惊心动魄的逃亡与反抗,却多了几分细腻与温情。塞尔玛和路易斯在逃亡中展现了女性的勇敢与独立,她们面对不公与压迫,选择了反抗与自我解放,最终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走向了自由与毁灭。而万叶则通过回归故乡,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与现在,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与价值。
可儿天空2025-01-03 18:27:39
这部电影在女性主义的表达上很细腻,很真诚而不是喊口号或硬上价值,看到成长看到挫败看到憧憬,一个时代终将逝去而一个时代终将到来,每个人的选择都是基于自身的认知,值得我们尊重和祝福。
MOMO(老年版)2025-01-14 01:02:37
不是针对本片导演,有个感受就是,其实我们很多导演在拍城市化,现代化题材的时候很多都戴着某种难以言说的滤镜,感觉他们很难做到客观的去观察,评价和表现这一进程。包括一些观众,如果能到深山里面或者边远穷的地区走一走,了解一下这些地区的状况和变化,和当地人聊聊天,增加一些些见识,或许就不会那么拧巴了。说回本片,个人感觉元素有点过多?但比较喜欢结尾的点题?(英文),但小男孩弹响的琴声又以一种趣味的方式舒缓了情绪。
Renegade2025-01-03 22:33:07
第一次在电影院听到温州话,甚是亲切。映后交流的时候才发现有些让我迷惑的点暗含许多巧思,比如一闪而过的牛象征着土地流失和房屋拆迁,它在现代社会里的突兀感和无所适从正象征着海归的女主精神上的流离失所;路边的疯子在小城里格格不入,其实也是女主灵魂的象征,女主和他对视后表现出了一种惶恐的心心相印;小虎说“巴黎有海吗,有海我就不怕”,虽然她一心想远走高飞,但也需要和故土强维系的存在,而海就是她的底气和依托...为咱们乐清老乡打call
牵思木2025-01-21 21:15:43
导演糊涂啊,在海边这么感性的一段,演员一开口突然就垮了(想到爱的新世界)
Arthur2025-01-12 17:11:43
娜拉出走的故事像季风一样重复上演着;小虎离家那一幕的镜头饱含着浓烈的对于无法出走女性复杂的感情!
lkAnitaK2025-01-05 13:33:42
with 07 小元 20245.1.4 北电图摄的学生将她的电影长片搬上荧幕 出走的意思 也是命运的意思
Marigo2025-01-04 00:13:46
故事背景在10年左右,是那种仿佛凝固了时光的小城,万叶从巴黎回到故乡,过往一一浮现,显得她有些格格不入。影片氤氲着潮湿的海的味道,最喜欢的几场戏也是和海有关。在夜晚出海想要去海的尽头;在沙滩上小虎把万叶推到海里拿过她的相机给她拍照;她们坠入海里;小虎说“法国有海,只要有海她就不害怕”… 我太偏爱万叶和小虎这两个角色了,略去了其他故事线的讲述,其实电影包含的东西很多,看的时候会感觉有点碎,事后想来又觉得完整,因为人本身就很丰富。另外很喜欢英文片名out of place,犹如女主的心境。
细米的纸月2025-01-28 10:51:57
两个女孩的故事很好看,可是万叶的情感线讲得乱七八糟忽而通透忽而暧昧很拧巴……
麻辣香菇菇2025-01-03 22:52:37
2025年的第一场电影和路演。
喜欢小虎这个角色的存在和表达。她像是万叶的过去,或是将来,又像是仍然留存在万叶体内的一部分。而万叶和小虎不仅仅是万叶和小虎,不仅仅是女性,是千千万万的人,是我,是你,是我们。
以及,感谢导演和破圈带来的很好的映后。
COMMA2025-01-09 03:27:38
真挚!影片带给我了近年观影中少有的非常具象的感动,回想一下这两年大概是在《秋田》和《妈妈和七天的时间》里有产生过这样的感动
电影结束后,那块阿麼夹到"老伴"碗里的融化在米饭上的巧克力,在我脑海中产生了持续的"视觉暂留"
特别喜欢影片中一张法国温州人的静态照片扩展出的微妙空间——对远方的回忆描述交织上了对远方的想象,一张照片在此刻也变成了一面彼此映照的"镜子",在海浪中极具冲击力的一幕给了观众对镜像最为具体的感知
也喜欢随着如舞台剧念白般的电话回应,镜头摇向投射在已成暗箱的室内墙面上车辆穿行的街道影像以及最后深海中特写的眼神
……
作为一个从小四处移居,没有具体归属感也没有可归故乡的人,在观影的过程中,也让我产生了一刻对"故乡"和归乡的想象,如那头站在夜灯通明的公交站的牛一般,去想象
季安语:)2025-01-04 16:36:48
其实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有很多足够让人印象深刻的镜头,但导演的表达有余力但太过艰涩,反倒成了杂糅。映后导演的回答很真诚,还是推荐去看的
音樂精靈小m2025-01-12 23:09:14
我们年轻的时候总想逃离父母,追寻梦想,想过不被束缚的生活,可发现人到中年之后,又想回到从前,却发现再也不是以前的模样。女性在找寻自己这件事情上,有人勇敢,有人妥协,也发现时代成就过彼此,也会抛弃彼此,历史的车轮永远向前。喜欢这种带有法式风情的浪漫,影像很细腻,加上很搭配的音乐,仿佛在电影中看到了自己。
小十2025-02-05 16:24:17
全片透着外漂人士对于家乡和过往的傲慢和偏见,主角归乡所面对的态度和舆论在大部分省市可能都可以成立,唯独温州真的不太行,这种自以为是的疏离感像是在展示某种高贵一般,出去和留下在这个较早开放,热衷抱团,喜欢闯荡的城市血液里司空见惯,与上辈所产生的落差也并非如此鸿沟,只能说,影片想要表达的东西不够明朗,玩些新浪潮的致敬也没多少意思,所以,剪辑老师真的只能救到这里了。
小小守宅蛇2025-01-11 19:51:42
生涩的地方比《乘船而去》更生涩。画风割裂,一会文艺生活风,一会八点档通俗剧,尤其是那个家庭的戏份,看房、练钢琴,特别跳脱。俩女生在一块时又很自然,在海边、山里漫游,但是总会被打断,看得很难受。这难受到了那个女人跑来“打小三”的时候简直达到了顶峰,若不是紧随其后俩人的眼泪、拥抱的缓和,根本救不回来了。阿嬷的死、雨中的救与不救充满刻意。不救了当然是种“恶毒的轻松”,但过得很快,也没什么感觉。那句蚯蚓和犁的话和父亲最后留房子怕迷路的话一样,是《隐入尘烟》的同好,不是自然的话,说出来就是为了让人记住。年代感不明,拍照还有那么重要?很多台词非常突兀、生硬,骤然用力。与其说是娜拉出走归来,不如说是故乡母题的延续,回来却融入不得的故乡。对巴黎那张照片的介绍还可以,两条路的延伸,有想象的神妙、空灵和延展性。
香妃子2025-01-22 01:29:15
今天主持了小城季风全国路演的最后一站,旅法女导演金向怡拍出了国内第一部温州方言的剧情长片,电影中的三位女主都做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但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所以传播乡音让家乡话得到展现和传承,是对故乡最好的纪念。在上海还是有很多热爱艺术电影的观众,这一场坐满了
小城季风豆瓣热评
假惺惺的戴2025-01-03 22:48:48
营销害人不浅。打着一个娜拉归来(《玩偶之家》的壳子),碰瓷一个《小城之春》的故事。但内核仍然是一个女性主义故事,但是其却远远比不过《小城之春》与《玩偶之家》。当然导演明显是完全不了解浙江的,对于浙江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或许是因为导演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外留学所导致的吧。电影里的温州是我完全不熟悉的,那么他所相辅相成的温州方言也成为了一纸空文。同时影片前半段节奏失调,导演剪辑水平一般也是极大的缺点。导演最后一个弹奏《我的祖国》说是营造开放式结局,但开放的过头了吧。(另:把《我的祖国》一歌在路演时说成是《一条大河》什么成分我不愿意评价) 得亏是有个海滩双姬的互相身份确认,和万叶出走回归再出走再回归的剧本。否则开年就一部大烂片啊
朴素2025-01-05 01:44:46
前期营销确实有两下,然而整场看下来只能用“别扭”二字概括。虽然女性主义的主题是符合时代趋势的,但温州元素的嵌入并不是很地道,甚至是反温州的,包括万叶的北方口音、阿北的沪语温州话、小虎作为温州乡下女孩的后背纹身以及海滩边的瞬间觉醒、片尾的孩子在楼梯间弹我的祖国等等。当然,如果这是一种postmodernism,就当我没说。影片叙事在时空上的紊乱也不想多提了。以我的偏见看,该片只能说是导演西方中心主义视角下的一次文艺自嗨,对于温州本地的风土人情缺乏完整深刻的认识和体悟,外地人看看可以,本地人看了大概率会起一身鸡皮疙瘩。但不可否认,这也是现实中确确实实存在着的一种温州华侨视角。对了,电影中关于无神论的几个片段还是蛮有趣的。
Berger2025-01-03 15:36:02
三位女性,事实上是三种不同的命运。非常触动。
海狸忙忙叨叨2025-01-06 22:31:45
碰瓷玩偶之家,碰瓷小城之春,演技和台词之尴尬,内核表达之无力,还浪费胶片哈哈哈哈
“#”2025-01-03 22:02:42
有时候在电影院看电影也是挺无助的,为什么新年第一部院线是这部……
残花2025-01-04 16:58:50
【导演映后场】出去和归来的原因和国外生活背景几乎都留白了,而影片表达的东西又比较多,造成一定的观影障碍了,观众无法共情,或者说是导演自己没有抓到要点。导演透露国内拍片很难,可能就只能拍一部电影,所以为了不留遗憾把想要说的都放到这部片子里了。两位女演员选角不错,每当只有她们两个的时候,电影就很好看,无论是骑车坐船屋顶嬉戏,还是两人一起抬鱼穿梭在小巷中,人物状态的流动、内心的相互作用,都有一定的情感张力,万叶最后看到了小虎身上的曾经的自己。两种动物的意象,牛叫、犁,后面也确实出现了;海豚,当最后万叶拉开窗帘出现海中之时,觉得海豚要出现了,不过出现的是两位女主,也挺好。
泠君2025-01-05 18:41:20
不要用台词显化咱们那点并不深刻的个人表达。。。
别看帕索里尼了2025-01-09 01:43:44
从大城市回来的人知道自己的格格不入,娜拉归来将更多娜拉引向门外的远方。 一部很生活化的片子,经过精密时间角度计算的自然的光影像人为布光一样出现,让人感觉自己就站在咸咸的海边,潮湿的过街天桥下而不是绿幕合成的cg中。 视听语言上有女性的细腻,她不规避自己“背德”的感情,第一次感受到“女凝”以一种悄悄的暧昧的弯绕的方式出现,但她说这不是一部女性主义的片子,如果你觉得这是,那只是因为主角是女性而已,从远方归来的人很难没有万叶这样的感情,远走他乡的游子总是有落叶归根的感情,当你的人生走上了你的轨道,回到家却发现,你已经永远地离开了家乡的“正轨”。
艾茜2025-01-22 16:07:00
很喜欢一句台词:梦想就像风,你可能抓不住它,但它能带你去你想去的地方。
热爱生活的番茄2025-01-12 17:57:56
第2587部,这部片子唯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温州与巴黎的跨地性,只是很可惜,这个元素只是被蒙蔽成“中国人骗中国人”的情节,结果最后有趣的社群故事没谈好,倒搞成了一个出轨为主题的爱情故事。或许导演是想把《广岛之恋》式的随风而逝的爱情主题移植到温州。但这样的移植是草率的。
四虎4hood2025-01-12 22:06:01
瑕不掩瑜 设定蛮有趣 如果能少些用台词呈现的表达会更好
一罐水草2025-01-12 16:44:51
尴尬扶额不忍卒看。没有深刻的叙事,你拍我我拍你,有必要一直扫街吗?别把这个叫女性主义吧。
月上高头2025-01-13 21:33:18
两星半,温州对于全国人民来说应该是和福建并驾齐驱的两座著名侨乡了,这里面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几代人的价值观冲撞融合,本片以此为切入点是不错的构思,但片中的多位人物建设仿佛空中楼阁,部分片段拍的很美。
skyandstar2025-01-12 22:35:07
我就觉得停在万叶蹲路边吃饭那个镜头电影就已经结束了,硬凹与现实和解的人物弧光很别扭,导演你就直说审查歪曲你的创作意图,不用迁就啥,搞得自己好像很卑微似的。 感觉上是有点风格杂糅,开场偏写实,中间开始对白又搞抒情,结局被和谐就是很差评。 疯子就是你,铁犁划断蚯蚓,这些巧思是有想象力的,解读性上是有的,就是整体看下来风格不统一导致观影感受上的割裂感还是挺强的,属于是有佳句而未成佳章,属实有点儿可惜。
临海川2025-01-04 18:38:12
电影受现实所限,语言、台词有时略显生硬,它也难逃被剪刀改造的命运。导演在影片中,投入了较多的自我意志、和主观成分。但毕竟,在低成本、严管理的残酷现实中结出果实,我不能总在键盘上挑毛病。电影有诸多亮眼之处,巧妙的角色设定,丰盈的想象力,对时代与人的体察,时而跳出的小幽默,以及,海风的触感、衣着的红黄蓝……可以将许多遗憾掩盖。长片处女作,很有感觉,瑕不掩瑜
画圆的人2025-01-08 22:51:27
影像是值得票价的,不光拍摄质量,拍摄的进程也记录了一些温州基建的变迁。本来希望这是一个只讲生活状态鲜有价值输出的影片,可掺杂了过多想表达的内容,导演也是这么说的。导演的第一部长篇,期待后续能有更多的作品。
蓝色荣耀2025-01-15 11:51:03
很多台词真的很生硬,很多表达也是没必要说出来,无论是那句我就是你你就是我,还是父亲那句让你找得到回家的路,其实都完全不必用台词直接写出来。更不用说结尾那通生硬的对话,莫名其妙地把话引向了我们从未爱过。整个片子的台词是写的很糟糕,包括什么时候用温州话,什么时候用普通话其实完全没有一个应有的标准。但是整个片子所表达的那种态度其实是很有趣的,就是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忠于自己的选择,哪怕在国外其实过得并不如意。包括我就是你,你就是我,但我就算知道结局,也依然会奔赴这趟旅行的态度其实特有趣。 2025-1-14看
FreeMagic2025-01-05 16:48:16
导演说:在现在这个年代,出走不难,难的是何种以姿态回来,如何面对故乡,如何面对故人
好困2025-01-12 00:13:34
特别做了一场导演映后连线场,非常真诚的金导,很开心能在影院里看到这样的影片☺️导演说下一部作品已经写好了!!!期待!!!
浅镌2025-01-12 18:06:45
我是温州瑞安人。作为独立导演的处女座(全国公映),还创作在没有什么艺术气息的温州。各种负面debuff并没有限制住导演吧。无论是剪辑,构图,画面,立意,选角,演技都肯定算不上是优秀,但是可以说良好。部分场景比较生硬尴尬,很多哲理和意义有点说教,但是融合的比较自然。女主选择了追求自我的独立,女二选择了按部就班和社会规训,女三就是过去的女主和女二。我就是你,你就是我,她们是一体三面。感觉导演进步空间挺大的,期待下一部作品。
( ```)2025-01-09 09:40:10
第一时间支持了温州导演的温州电影,但没想到这么尬,包括演员,台词,情节,想表达的东西,是一种想要文艺但没达成的尴尬。唯一还不错的是摄影,因为导演是摄影专业毕业的。新年和朋友在电影院里一起脚趾抠地也是一种印象深刻的体验。
双下巴的卷耳2025-01-05 12:49:11
“我只会拍照。”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2025-01-05 18:39:34
不好看,人物与地域之间的内在关联和相互影响完全没有表达好,空洞的符号几乎充斥全片。
lion2025-01-06 23:02:54
镜头下的女性很美,有些场景还是很喜欢的
Amber41172025-01-10 22:45:40
很干净 有我熟悉的方言 有我熟悉的场景 期待 金导更多作品
wholittleone2025-01-21 22:03:28
演员表演得太尬了,这是在干什么…… 三位一体的设定有点意思,反正一个假装潇洒一个假装天真一个假装沧桑,在一个水城小镇演了一出舞台剧,说故作哲理的台词拍故作文艺的镜头,一会想出国,一会三角恋,一会杀死老人一会海边拍照一会拆钉子户一个比一个尬 不过换个角度想可能这部作品就是想表达一种像在亚热带溺水一样出去却从来没有真正出去的迷幻吧…… 好在看的是映后场,导演给人一种独特的笨笨 通透又坦诚,很好玩。创作确实是一件不易的事情,会有很多意外,更改,和预期不同,衰老,最后带上一点坚持。这些东西加一星吧
Dear徐伦2025-01-04 13:20:34
两星半文艺片,不是很好看。这部电影缺乏观众视角,甚至为了抒情,放弃了很多关键线索,人物动机和行为并不能完全支撑故事发展,很难让观众共情。镜头语言也没有很好地展示电影主旨,人与人,人与地之间的描绘太单薄了,似乎只有感伤这份情绪,没有感伤的源头,很空洞。但也有一些优点,个别镜头是有美感的,能够触动人的,这可能和导演的摄影经历有关。
L君2025-01-21 21:13:55
映后场。本身立意不错的一部电影,面对长时间未归的故乡与自己精神世界迷离的一种状态,就是法国文化在本片中的含义显得很苍白,两位女主演一度以为要拍那类戏。PS:温州话听着确实有点像日语……
泥人张2025-01-03 22:07:52
毫无意义的地域符号,面对西方凝视的自我矮化,一位丧失了民族、阶级自觉性的——与其说是娜拉,更像是阿Q。
七月妹妹2025-01-06 19:44:37
这部电影超赞!情节精彩,值得一看。
积极分子2025-01-03 23:07:25
出走归来的女人,想出走的女人,无法出走的女人。是非常个人的叙事。女主女二海边互相拍照的那段私以为是全片里最有张力的部分。看到小虎模仿海豚游泳想到了燃烧。配乐很抓耳。可惜演员台词不太自然,有点生硬,有时会让人出戏。
Z1232025-01-07 21:15:02
《小城季风》:在归乡之旅中探索女性力量与自我认同,是部深刻探讨女性情感、身份认同与归属感的佳作。将女性角色置于故事的中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深刻的内心独白,让观众看到了女性在变迁中的坚韧与力量。万叶面对家乡的日新月异,与朋友们一同在岁月的洗礼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她的每一次探索、每一次对话,都充满了对女性身份的深刻思考,与早期女性主义《末路狂花》中的塞尔玛和路易斯相比,万叶的故事或许少了些惊心动魄的逃亡与反抗,却多了几分细腻与温情。塞尔玛和路易斯在逃亡中展现了女性的勇敢与独立,她们面对不公与压迫,选择了反抗与自我解放,最终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走向了自由与毁灭。而万叶则通过回归故乡,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与现在,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与价值。
可儿天空2025-01-03 18:27:39
这部电影在女性主义的表达上很细腻,很真诚而不是喊口号或硬上价值,看到成长看到挫败看到憧憬,一个时代终将逝去而一个时代终将到来,每个人的选择都是基于自身的认知,值得我们尊重和祝福。
MOMO(老年版)2025-01-14 01:02:37
不是针对本片导演,有个感受就是,其实我们很多导演在拍城市化,现代化题材的时候很多都戴着某种难以言说的滤镜,感觉他们很难做到客观的去观察,评价和表现这一进程。包括一些观众,如果能到深山里面或者边远穷的地区走一走,了解一下这些地区的状况和变化,和当地人聊聊天,增加一些些见识,或许就不会那么拧巴了。说回本片,个人感觉元素有点过多?但比较喜欢结尾的点题?(英文),但小男孩弹响的琴声又以一种趣味的方式舒缓了情绪。
Renegade2025-01-03 22:33:07
第一次在电影院听到温州话,甚是亲切。映后交流的时候才发现有些让我迷惑的点暗含许多巧思,比如一闪而过的牛象征着土地流失和房屋拆迁,它在现代社会里的突兀感和无所适从正象征着海归的女主精神上的流离失所;路边的疯子在小城里格格不入,其实也是女主灵魂的象征,女主和他对视后表现出了一种惶恐的心心相印;小虎说“巴黎有海吗,有海我就不怕”,虽然她一心想远走高飞,但也需要和故土强维系的存在,而海就是她的底气和依托...为咱们乐清老乡打call
牵思木2025-01-21 21:15:43
导演糊涂啊,在海边这么感性的一段,演员一开口突然就垮了(想到爱的新世界)
Arthur2025-01-12 17:11:43
娜拉出走的故事像季风一样重复上演着;小虎离家那一幕的镜头饱含着浓烈的对于无法出走女性复杂的感情!
lkAnitaK2025-01-05 13:33:42
with 07 小元 20245.1.4 北电图摄的学生将她的电影长片搬上荧幕 出走的意思 也是命运的意思
Marigo2025-01-04 00:13:46
故事背景在10年左右,是那种仿佛凝固了时光的小城,万叶从巴黎回到故乡,过往一一浮现,显得她有些格格不入。影片氤氲着潮湿的海的味道,最喜欢的几场戏也是和海有关。在夜晚出海想要去海的尽头;在沙滩上小虎把万叶推到海里拿过她的相机给她拍照;她们坠入海里;小虎说“法国有海,只要有海她就不害怕”… 我太偏爱万叶和小虎这两个角色了,略去了其他故事线的讲述,其实电影包含的东西很多,看的时候会感觉有点碎,事后想来又觉得完整,因为人本身就很丰富。另外很喜欢英文片名out of place,犹如女主的心境。
细米的纸月2025-01-28 10:51:57
两个女孩的故事很好看,可是万叶的情感线讲得乱七八糟忽而通透忽而暧昧很拧巴……
麻辣香菇菇2025-01-03 22:52:37
2025年的第一场电影和路演。 喜欢小虎这个角色的存在和表达。她像是万叶的过去,或是将来,又像是仍然留存在万叶体内的一部分。而万叶和小虎不仅仅是万叶和小虎,不仅仅是女性,是千千万万的人,是我,是你,是我们。 以及,感谢导演和破圈带来的很好的映后。
COMMA2025-01-09 03:27:38
真挚!影片带给我了近年观影中少有的非常具象的感动,回想一下这两年大概是在《秋田》和《妈妈和七天的时间》里有产生过这样的感动 电影结束后,那块阿麼夹到"老伴"碗里的融化在米饭上的巧克力,在我脑海中产生了持续的"视觉暂留" 特别喜欢影片中一张法国温州人的静态照片扩展出的微妙空间——对远方的回忆描述交织上了对远方的想象,一张照片在此刻也变成了一面彼此映照的"镜子",在海浪中极具冲击力的一幕给了观众对镜像最为具体的感知 也喜欢随着如舞台剧念白般的电话回应,镜头摇向投射在已成暗箱的室内墙面上车辆穿行的街道影像以及最后深海中特写的眼神 …… 作为一个从小四处移居,没有具体归属感也没有可归故乡的人,在观影的过程中,也让我产生了一刻对"故乡"和归乡的想象,如那头站在夜灯通明的公交站的牛一般,去想象
季安语:)2025-01-04 16:36:48
其实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有很多足够让人印象深刻的镜头,但导演的表达有余力但太过艰涩,反倒成了杂糅。映后导演的回答很真诚,还是推荐去看的
音樂精靈小m2025-01-12 23:09:14
我们年轻的时候总想逃离父母,追寻梦想,想过不被束缚的生活,可发现人到中年之后,又想回到从前,却发现再也不是以前的模样。女性在找寻自己这件事情上,有人勇敢,有人妥协,也发现时代成就过彼此,也会抛弃彼此,历史的车轮永远向前。喜欢这种带有法式风情的浪漫,影像很细腻,加上很搭配的音乐,仿佛在电影中看到了自己。
小十2025-02-05 16:24:17
全片透着外漂人士对于家乡和过往的傲慢和偏见,主角归乡所面对的态度和舆论在大部分省市可能都可以成立,唯独温州真的不太行,这种自以为是的疏离感像是在展示某种高贵一般,出去和留下在这个较早开放,热衷抱团,喜欢闯荡的城市血液里司空见惯,与上辈所产生的落差也并非如此鸿沟,只能说,影片想要表达的东西不够明朗,玩些新浪潮的致敬也没多少意思,所以,剪辑老师真的只能救到这里了。
小小守宅蛇2025-01-11 19:51:42
生涩的地方比《乘船而去》更生涩。画风割裂,一会文艺生活风,一会八点档通俗剧,尤其是那个家庭的戏份,看房、练钢琴,特别跳脱。俩女生在一块时又很自然,在海边、山里漫游,但是总会被打断,看得很难受。这难受到了那个女人跑来“打小三”的时候简直达到了顶峰,若不是紧随其后俩人的眼泪、拥抱的缓和,根本救不回来了。阿嬷的死、雨中的救与不救充满刻意。不救了当然是种“恶毒的轻松”,但过得很快,也没什么感觉。那句蚯蚓和犁的话和父亲最后留房子怕迷路的话一样,是《隐入尘烟》的同好,不是自然的话,说出来就是为了让人记住。年代感不明,拍照还有那么重要?很多台词非常突兀、生硬,骤然用力。与其说是娜拉出走归来,不如说是故乡母题的延续,回来却融入不得的故乡。对巴黎那张照片的介绍还可以,两条路的延伸,有想象的神妙、空灵和延展性。
香妃子2025-01-22 01:29:15
今天主持了小城季风全国路演的最后一站,旅法女导演金向怡拍出了国内第一部温州方言的剧情长片,电影中的三位女主都做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但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所以传播乡音让家乡话得到展现和传承,是对故乡最好的纪念。在上海还是有很多热爱艺术电影的观众,这一场坐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