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人的摄影机2021-06-29 14:04:20
9.3/10。①贫苦放牧人男主杀掉不公老板后逃亡,相继投靠神父与海盗团却只是被坑的越来越惨。②深沉的悲惨压抑感,相关技法如:整体缓慢克制的剪辑/表演/叙事节奏;整体固定或缓慢的运镜;粗糙影像、实景拍摄、自然光;很多爱森斯坦式脸部特写;大量晃动手持(如男主举石头跪着艰难前进那段。有时晃太快【如丈夫鼓励众教徒猎巫妻子那段】是败笔);教众聚会那几段以手持扫过众穷教徒的脸,剪辑上也不断在他们的脸间切换;声音的强弱化(比如被猎巫的女性在众向天祈祷的人群中无力徘徊那段被放大的喘息女声;神父十字架前欲杀人但被反杀那段的死寂和旁白低沉的呓语);以舞台剧式表演和发生地莫名其妙的剧情渲染魔幻现实感;配乐。③苏式蒙太奇段落(穷人暴动富人、政府的人屠杀众教徒、等)太激情,与电影整体节奏不符。
秦诺诺2016-04-21 20:32:10
一点帕索里尼,一点布努埃尔,一点爱森斯坦,组合在一起拍了一部民族情绪高涨的西部片。。。电影有刻意(装)的成份有矫情(作)的感觉,但是一个只有25岁的年轻电影人,他的才华天赋狂妄令人钦佩。。。PS上帝和魔鬼都无法拯救的土地,出路究竟在哪里。。。
废柴2014-03-01 00:43:52
罗恰无疑是政治激进主义着,影片里人物的政治符号化明显,暴力又激烈,粗糙质感与夸张表现貌似受早期意大利电影的影像。革命往往这样,从秉持正义的价值逐渐沦为权利与杀人的替代者,上帝与撒旦谁黑谁白从来都是超出理性的范畴。
雕刻时光2024-04-18 22:44:11
14届北影节02。4K修复大银幕难得一见。罗恰25岁闯进戛纳主竞赛之作,西部大地上的暴力革命,争取光明的路上在上帝与魔鬼之间摇摆。再短点或许会更好。
火娃2023-04-17 01:39:11
7/10。安东尼奥被地主和牧师雇佣去杀死黑人先知时,他瞄准了真正的目标:墙上的十字架。曼诺为代表的牧民受到宗教疯子和盗匪的双重压迫,开场在烈日下因饥渴而死亡的牛和马的尸体被苍蝇侵袭,这个敬畏上帝的贫农成为先知的剥削对象,当祭奠仪式中他杀害了无辜的婴孩,突然意识到宗教的愚昧,在安东尼奥屠杀信众的场景,倒下的人和开枪的镜头快速剪辑,黑人先知也被罗莎刺死,在祭坛的大十字架上疯狂爬行,死亡演变为一场打破束缚的即兴狂欢。漩涡般的场面调度,象征绝望的循环,当曼诺加入克里斯科的匪帮,荆棘丛环绕的空地上镜头围绕曼诺、罗莎和妲妲的近景进行圆形运动,交替特写了克里斯科的弹药、银币和护身符(代表暴力、虚荣和迷信),紧接婚礼庆祝上的杀戮与强暴,最终被追杀的曼诺抛下妻子在荒野上逃窜,人无论如何挣扎都逃不出这片干旱的地狱。
Monaghan2024-04-19 00:40:31
上帝为黑恶魔为白的设定便打破了由宗教决定的传统是非观,而影片论证的主要论点是无论宗教还是政治,脱离人民就成了人对人的奴役——而就像片尾最后的歌谣所唱,这片土地属于人民,不属于上帝,也不属于恶魔。
这也是一部拍“人”的电影:人的挣扎、人的宣誓、人的恐惧、人的沉思。由要素堆积而成的角色短暂地拥有了重量和自主意识,牵引着故事发展,但同时也往往陷入沉默之中,不得不表演思考却无法引人思考。当人物无法引起共鸣,甚至不够讨喜时,两个小时就变得昏昏欲睡,直到最后的奔跑才变得轻快起来。
琧婯2012-07-25 04:33:12
狂暴 西部 宗教救赎和土匪反抗的破产 最后仍是奔逃 命运高于死亡
山人阿苍苍2014-11-12 02:34:16
在一星和五星之间徘徊良久,还是决定给一星。各种意义上的神(经病)片
Nakadai2013-02-12 06:16:57
沙龙电影,有些想法的巴西新电影,聚焦巴西宗教,战争和社会民生。可惜略有些力不从心。
UrthónaD'Mors2010-04-13 13:09:22
如果上帝可以拯救,那么这种拯救确如折磨,是你体无完肤。
ps:那时候的人真潮,穿戴犹如加勒比海盗里得船长
假迷影真胖叔2024-04-23 23:45:28
4.5。4K修复。BJIFF2024@中影国际影城党史馆店cinity厅。1.罗恰的关照社会写实之作,集中反映出25岁对革命、宗教、暴力、信仰的迷惘,在这片干涸的大地上永远不会存在有良心的救世主。2.近景较多,尤其是多处怼脸拍的特写镜头,以及近乎360°的旋转镜头来交代昏天暗地的角色图谱,手持摄影不够稳,跳动角度,枪战动作戏估计也是受技术限制而加速帧率。3.音乐和流浪艺人起到穿针引线的叙事功用。
邝子约2024-04-23 16:56:58
宣言式电影,浓重的表达,作为他者基本无法将自己置入进去。远景和特写的交错极具张力,浓沛的台词浸透了银幕之外的政治情感。这么说来这部电影在当下意义应该是一部研究文本,而非给大众观看消费。bjiff2024
451½°F™2020-02-20 20:28:00
「我曾用砍掉别人的头来终止悲伤,如今已无用;我的血已经被玷污,全世界的血都无法使它纯净」。宗教与暴力革命,忍受与反抗不过是阴阳两面,最后革命者将会在死亡中获得平静。
sirius_flower2021-06-14 11:18:02
看得有点崩溃...有点像学生作品 舞台的矫揉造作感很强 而舞台就是巴西内陆的荒原 被塑造成巴西西部的无主之地 各种势力在此竞逐 神秘宗教派别、游击队但总归都诉诸于暴力。形式语言上,一开始被地主鞭打然后举刀反抗的一个暴力后甩非常有趣;最后荒原上人物舞台站位一般地伫立在不同区位等候镜头扫过,及男主跨空间的走动也比较有意思。但台词跟得很困难。此片对新现实主义的手法吸纳较多,但同时大量依赖台词也导致感性可看性偏弱 这对非语境观众造成不小困难。今天的电影更多倾向于感官的表达 从而更具跨语境跨文化的潜力
Zaggy2023-12-03 14:36:23
3.5 The composer of the film, Sérgio Ricardo, went on to make several feature films on his own in the 70s. One of which is called The Night of the Scarecrow and in my opinion is better than this apparently much more well known classic. The musical vibe in both are very, very similar, and there's similarities with regards to the themes of class struggle, poverty and exploitation, religion and cult, and masculine showdowns that won't end well. Yet that one is lot more bonkers with much crazier camera movements and easier to follow narrative. This one pans slowly and riddled with symbolism, still happy to have seen it in restored form on big screen.
≌菩提风花2024-02-03 06:21:45
@ Birkbeck 灾难性的放映 本来是要看最新修复版 结果技术故障搞了四十分钟最后只能看低分辨率版 片子本身还是很值得一看的。巴西,选择跟谁走都会走向错误道路的地方。魔幻、粗糙、狂放、叛逆的表现形式下面其实也有很多经典手法
啊酷呐,吗嗒嗒2024-04-26 23:00:45
#BJIFF2024#“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作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宗教遇到革命确实应该是干柴烈火一般。巨大的直接怼到毛孔的特写,晃来晃去的手持,全员神经质的表演,意义不明的台词。看的支离破碎的,责任一定在我,影厅中响起的鼾声中,相信有我一份。
杨小槑2024-04-21 23:10:50
#BIFF14# 实际上黑上帝和白魔鬼那就是一体两面的盲目且落后的社会意识所孕育出来的产物。它被具化为鼓动人心的匪徒团伙与宗教领袖,被夹在其中的则是受苦受难的信徒和自带BGM的枪手。罗恰延续了前作的创作理念,聚焦巴西城外偏远地区混乱的生活状态,反讽的曲风,华丽的蒙太奇。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多有关渎神的片段有几分钟左右的删减,当然片段有关宗教信仰问题,例如“安东尼奥在教堂将枪口拔向十字架”。|说他是巴西奥逊威尔斯确实过誉,但年轻有为是真的。
黑特-0072024-04-26 22:54:06
【2024北影节】看得出视听语言上下的功夫(除了手摇摄影有时候要把人摇死了),但很难和角色产生共鸣……念白念得昏昏欲睡
云雾敛2019-04-07 20:36:27
前后一分为二的电影,跟随男主的跟随人物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宗教片和西部片,制作实在是粗粝,但直接的生猛,在政府雇的人出场时的剪接简直就是硬接,后半段中强盗头子的大段独白,应该受到了苏联学派的影响,那半张脸的特写甚至让人想到了爱森斯坦电影的脸部特写,最惊讶的是后端的三次剪接,堆积出的动作动感与决斗情境。对于看惯了共产主义抗争的人来说,直接看本片还真有点哀叹,先是被神棍忽悠,再是被强盗挟持,最后跑的连妻子都丢了,不过也恰好证明了巴西真实的抗争场景,永远得不到胜利的底层民众。
蓝格子2024-04-27 01:11:43
没想到剧情这么硬核,谋财就谋财呗,为什么要害命呢。#BJIFF2024 @英皇电影城 (ps,工作人员很小心地撕掉了我盖满印章的票根)
醉梦·聊生2024-06-17 20:02:58
法律的一种属于政府,另一种属于枪杆子,农民举起砍刀、射出子弹,开始了富有宗教意味的革命逃亡,顶着石头跪行,每一步都痛苦万分,神父露出了一样的杀人本质,紧挨着信奉的是另一场异变,打着革命旗号的头领同样陷入了不可理喻的疯狂。
TWY2024-12-17 23:16:10
民间传说般的歌唱体,但显然到了《死神安托尼奥》才彻底解放了形式。
xjc_jovi2013-07-17 10:46:44
某些场景有大师气质 但始终无法习惯老片那种夸张的表演
沉寂的往事2024-04-22 00:35:44
看这个电影到最后其实是有点希望早点结束…因为我始终跟不上罗恰要干嘛…黑上帝是黑人,白魔鬼是像镖客一样(像伯格曼的死神),男主角与妻子像那些欧洲电影里极简的象征或者契合这里的歌谣(像荷马吟唱)有一种民谣性…所以后半段出现那位土匪,让我有些无措(过了这么多天了,都快忘了)…25岁的罗恰,真是肆意妄为…他最后跑跑丢了妻子,这些人物都是无法让人喜欢的人物,因为是理念做出来的。
SaynomorE2022-05-20 03:50:41
2022戛纳经典修复单元。因为自己找过Cinema Novo的资料但没看过片子,以为会非常血腥暴力,但其实真正动手的场景用借位很假,“暴力”更多的是一种将拉美独立运动时期那种宗教、民族、阶级、军事力量等等的复杂关系“戏剧化”的表现符号。用最暴力的去还原对普通人来说最痛苦也最真实的感受。几场戏拍得极美,还有一段快速剪辑。在镜头与场景的调度中诞生了一个戏剧的舞台,每个人作为一类人的象征登台演出
今夜2023-03-19 21:14:33
原生态可以,可是这个也太粗糙了。调度就不过关。
没有昵称2023-09-23 23:04:28
穷苦农奴Manuel一怒之下杀死地主后携家逃走,先是投向了“黑上帝”Sebastião,这个邪教头目向农民宣扬跟随他就能到达美好天国,最后竟要求Manuel杀死他自己的婴儿以表忠心时被Manuel的妻子捅死;然后Manuel又投向了“白魔鬼”Corisco,一个嗜血成性的土匪头子…最后政府雇的枪手赶来把Corisco杀死,放走了Manuel。片子的政治氛围非常绝望:被极度压迫的穷苦农民的反抗注定只能以这些歪门邪道的暴力方式展现出来并最终走向覆灭。但片子的美学实在太厉害:一方面抒情十分粗野,但同时无论特写镜头里惶恐或疯狂的表情还是中景镜头里人物的走位和取景,又都精确到让人惊叹。某种本地神话基础上的新现实主义精神的帕索里尼式的歌舞/西部片?里面还有一幕完全不掩饰地直接复制了敖德萨阶梯。非常震撼…
KID Y2024-02-23 11:48:03
8.3 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首先它是粗糙的,令人眩晕的手持镜头穿梭于人间的疾苦,满眼的荒芜抽空了所有的温柔;而随着这粗砺而来的便是暴力,剥削的影像与神经质的音乐都在刺激着观众的神经,更别提这随处可见的烧杀掠夺;与此同时,它又是完全颠覆的,吟游诗人的讲述赋予了暴力之余如西部电影般的田园颂歌,而宗教圣人的喧闹狂热与杀戮魔鬼的愈发平静也形成一种极度反差的鲜明的对比;最后的最后,它自然是激进的政治宣言,用爱森斯坦式吞噬人心的大特写撰写拉美大地上的永恒悲剧,创造独一无二的语法与外界的威权分庭抗礼,颇有实验电影的姿态。
五月和七月2024-04-29 00:14:51
我的BJIFF 2024 第22场
游园惊梦无望,果断转场。影片画面是好的,只是试听太不抓人,可能还有一些翻译的原因,总觉得理解的有点卡顿。评价说是巴西电影史上重要的一部电影,可是想起我是古巴,那是真好看
有心打扰2022-05-27 17:06:2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巴西影史十五佳NO.09
你压着我腿毛了2024-06-17 10:47:46
#第一部罗恰# @AFI Silver@ 什么玩意
个别人2024-08-02 08:24:39
中文译名并不准确。应该有很多巴西/拉美革命史的隐喻,但个人对那段历史不熟悉所以没太看懂。和帕索里尼《马太福音》同年上映的宗教外衣左派革命电影,二者相映成趣。
James Cool2024-04-23 14:08:06
不难看出罗恰的新现实主义底色,然而他实际呈现的效果却是高度风格化的,但这种融合不仅凸显了他对节奏的把控能力,同时也侧面反应了法国新浪潮中那些爆裂的和动态的元素其实是对意大利大师们的直接继承。
千千阙歌2022-06-02 15:51:11
二刷。工人男主自卫杀死老板后逃亡,遇到了神父,后又遇到了地主对农民的压迫,从而揭竿而起暴力革命。很多面部特写、手持晃动镜头、歌曲歌词呼应元素、西部
吹牛伯爵2022-03-25 18:09:37
#巴西新电影# 西部片与新浪潮的混合产物。明显弱化了一般通心粉西部片会强烈渲染的高潮桥段(曼诺杀死剥削自己的老板莫里斯、结尾安东尼奥与匪徒决战),手持摄影的影像风格也使得影片更加狂放不羁,充满了悲伤绝望,符合“热带”的气质,宣扬了极其激进的政治立场。开头曼诺与妻子的谈话,摄影机分别拍摄二人正脸,打光使得脸部凹凸有致,标准的戈达尔式构图。在安东尼奥屠杀以及最终决战两场中,都大量运用跳接快切的手法,甚至会违反180度线原则,从而堆砌出紧张尖锐的气氛。屠杀跟随宗教领袖的人民的桥段也有敖德萨阶梯的味道。但非理性的风格置于西部片的语境下总感觉不太恰当。
影呆2024-05-12 21:42:34
我只能说这是必经电影节我做过最中间的位置了,其他都偏得很,然而还是太心浮气躁,没能进下心来看,没能享受其中
臣水2024-04-21 20:08:05
男主是被剥削和被压迫的底层劳苦人民的代表,被欺负得走投无路了,才会反抗、杀死老板。但是杀死老板的这一反抗,并不意味着能够获得自由和权利。因此,他之后必然只能走上“彻底反抗”的不归路
这条路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上帝——宗教势力,凭借信仰的力量前进、吸收追随者;另一个是魔鬼——暴力革命,掌握武器之后对富人烧杀抢掠
前者的失败是由于极端宗教本身所固有的落后、迷信、软弱、荒谬——圣人死于“他要追随者献祭自己的儿子”,还真把自己和男主当成上帝和亚伯拉罕了是吧?
后者的失败是由于其行为本身的无意义、不合理:假设他杀光了所有富人,统治了所有土地和财产。要么他当总统来分配利益,然后他会被穷人中的起义者当成富人和剥削者杀掉。然后这个穷人会再继续他的过程,这是无止尽的杀戮和重复。要么他平均分配给所有人,但如今……
seamouse2022-05-17 17:39:42
总算看了巴西新浪潮第一枪了(还是记错了),很暴力革命很盘古。东北的1960年代,神和魔都无法拯救,和现在一样
蓝色幻想星球2021-02-08 22:11:39
罗恰三部曲之一;简介说:本片被众多评论家誉为是巴西电影史上最重要的一部电影。这是一部刻画人物生动的,给人深刻不灭印象的电影杰作,多来一直被认为是巴西乃至整个南美电影史上永恒的一部杰作。稍显夸张,但也许我认为的人物生动是不全面的。等有机会看蓝光版可以尝试再看一次。
发条辰2023-09-28 03:09:50
#World Cinema W3# 第一次感觉电影是一种邪教,这部巴西新浪潮独树一帜,民粹主义、热带主义、反自然主义,把现代生活、神话、寓言、西部电影结合在一起变成大杂烩,呈现出一种野蛮生长反抗的态势
魏伊南2024-04-24 17:09:06
罗恰的所有作品都有一种非常规的节奏,致力于干扰观众的观看,很难进入消费主义体系,但很容易进入睡眠体系。仍能看到一些熟悉的手法,西部片、民谣串场、政治比喻,25岁的年轻人拍得还是有点神棍,圆脑袋科里斯科一本正经真让人想笑。巴西穷人的反抗道路,宗教与土匪,两个极端两种失败,可能需要先搞新民主主义革命啊。当然,底色是左翼电影,致力于为人民的苦难和力量找到一个出口。
多次元咸鱼2024-04-21 23:19:00
贫瘠的大地,缓慢的死亡仪式,铺的极满的民族音乐和民俗文化。马克思说过: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不得不冷静地直面生活的真实状况和他们的相互关系。主角加入的团体,有种太平天国的既视感,都是以宗教为支撑的,缺乏正确理论指导的农民起义,有其局限性,在政府与西方殖民者一同绞杀下,结局不是失败就是转变为流寇主义。
灰灰2014-04-06 22:27:40
这一年看了好多无聊的电影,但这是唯一一部完完全全看不下去的.....super aburrida
哥特豆渣2024-10-11 22:53:01
用新浪潮的镜头对准舞台剧的调度,因而在以中近景为主的多关系场景中,影像更关注重合人体所造成的纵深以强调造型而非动作上的连贯,如同矫揉造作的通心粉西部片,但一片恢宏气势中凸显出来的饥饿美学显然只能出自南美的守卫者罗恰之手,出现荒漠上的吟游诗人和他那凄怆的传奇歌谣更是为这个简单的民族寓言添上无尽的苍凉底色。
核蛋Klakt2024-04-25 15:29:32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很大胆的场面调度,很强烈的戏剧感。但打着反抗、复仇的旗号施行极端暴力还是令人不适,也许这就是真实?4K@中影党史馆 2024/4/23
刹那。2023-02-26 15:38:55
动镜的时候都很有趣 但镜头一固定下来 尤其全是近景的时候 我就不知道他们在干嘛了 我觉得演员们自己也不知道
舞子2025-01-21 14:51:25
Cinema Novo与“饥饿美学”(饥饿最崇高的文化表现形式就是暴力)的奠基之作。「“饥饿”作为殖民的产物及落后国家的身份标识,不仅意味着贫穷的物质饥饿,也指代着他们无法认识到自己所处境地的精神饥饿。」将把权力还给人民的母题嵌入影像-国家机器针对民众抵抗的暴力被不加掩饰地呈现,主角马诺埃尔在等待拯救世界的奇迹。人物多次直视镜头(革命性无处不在),结尾横移长镜伴随《Sertão vai virar mar》飞越巴西高原,走向《死神安东尼奥》。
奥利2023-08-12 03:37:01
或许是在探索中,导演很用力地在创造一种新的电影风格,通过将场景内强烈反差的人物状态/速率暴力并置后再滑入自然情境,用高对比的效果去展现暴烈的现实,然而在这部电影中的应用还是比较生硬,多少有些东学西凑的成分,当然学爱森斯坦的部分还是很到位。
翟墨子2012-10-01 19:14:46
这就算看过3部巴西了,中央车站;上帝之城
流水北饮2024-04-25 00:11:43
让我更向往南美洲的神秘性,对政治反思的再反思导向异常的影像,朋友提起了太平天国把我突然给扯进精神的漩涡里去了
monkey12222023-11-23 02:58:39
全面投身宗教和革命某种意义同属狂热分子,想起文革举报妈妈的那个男孩。但节奏真的太慢了hh 最后奔跑还有点革命青年800击的意思
遠濤2023-10-16 04:14:59
《骄阳之地的神与魔》,我愿这样译原名。语言与沉默、音乐和静寂、铺陈与转场的对照都十分强烈。Glauber Rocha电影具有经典地位决不仅是由于他的想像力始终扣连着巴西国族问题的核心,更是因为其技法独特精湛,并对人物行为道德的深入省思。我不喜欢这里多数男性角色狂躁的一面,心路与他们并不相通,但是电影塑造出真实的人类境遇,场景令人难以忘怀。
江浙沪唯一土狗2024-07-18 09:45:42
巴西新浪潮代表,以寓言化的故事号召无产阶级进行战斗,前半部分写实后半部分则转向描绘曼诺埃尔的精神斗争描写,手法与内容上都很激进,不知道最后那个奔跑的长镜头是否与四百击有关。
VicWallflower2024-01-08 15:46:54
#4KRestoration# 这次修复在细节上做的极好,大银幕欣赏后也许不可否认Glauber Rocha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天才,然而本片从各种意义上来说对于观众都是挑战。民谣的叙事诗贯穿整部电影,既是记录者,又是预言家;而前半部讽刺宗教,后半部抨击革命,用决绝的断裂进行批判,在演出与影像上又充满了各种实验风格,而这张先天的不和谐或许正来自于西部片genre在拉美魔幻土地上的reinvention。在25岁时候就率先开启了巴西电影的新浪潮,而电影又在此刻变成了艺术的民族志记录。
FALSTAFF爵士2024-10-30 21:08:21
真是粗粝的影像…风声起来的时候,好似有沙砾进眼。Rocha从Godard那里继承跳接与“政治地拍电影”,从Eisenstein那里继承苏联蒙太奇与面孔特写,诞下了这样一个激进的婴孩。
黑上帝白魔鬼豆瓣热评
持人的摄影机2021-06-29 14:04:20
9.3/10。①贫苦放牧人男主杀掉不公老板后逃亡,相继投靠神父与海盗团却只是被坑的越来越惨。②深沉的悲惨压抑感,相关技法如:整体缓慢克制的剪辑/表演/叙事节奏;整体固定或缓慢的运镜;粗糙影像、实景拍摄、自然光;很多爱森斯坦式脸部特写;大量晃动手持(如男主举石头跪着艰难前进那段。有时晃太快【如丈夫鼓励众教徒猎巫妻子那段】是败笔);教众聚会那几段以手持扫过众穷教徒的脸,剪辑上也不断在他们的脸间切换;声音的强弱化(比如被猎巫的女性在众向天祈祷的人群中无力徘徊那段被放大的喘息女声;神父十字架前欲杀人但被反杀那段的死寂和旁白低沉的呓语);以舞台剧式表演和发生地莫名其妙的剧情渲染魔幻现实感;配乐。③苏式蒙太奇段落(穷人暴动富人、政府的人屠杀众教徒、等)太激情,与电影整体节奏不符。
秦诺诺2016-04-21 20:32:10
一点帕索里尼,一点布努埃尔,一点爱森斯坦,组合在一起拍了一部民族情绪高涨的西部片。。。电影有刻意(装)的成份有矫情(作)的感觉,但是一个只有25岁的年轻电影人,他的才华天赋狂妄令人钦佩。。。PS上帝和魔鬼都无法拯救的土地,出路究竟在哪里。。。
废柴2014-03-01 00:43:52
罗恰无疑是政治激进主义着,影片里人物的政治符号化明显,暴力又激烈,粗糙质感与夸张表现貌似受早期意大利电影的影像。革命往往这样,从秉持正义的价值逐渐沦为权利与杀人的替代者,上帝与撒旦谁黑谁白从来都是超出理性的范畴。
雕刻时光2024-04-18 22:44:11
14届北影节02。4K修复大银幕难得一见。罗恰25岁闯进戛纳主竞赛之作,西部大地上的暴力革命,争取光明的路上在上帝与魔鬼之间摇摆。再短点或许会更好。
火娃2023-04-17 01:39:11
7/10。安东尼奥被地主和牧师雇佣去杀死黑人先知时,他瞄准了真正的目标:墙上的十字架。曼诺为代表的牧民受到宗教疯子和盗匪的双重压迫,开场在烈日下因饥渴而死亡的牛和马的尸体被苍蝇侵袭,这个敬畏上帝的贫农成为先知的剥削对象,当祭奠仪式中他杀害了无辜的婴孩,突然意识到宗教的愚昧,在安东尼奥屠杀信众的场景,倒下的人和开枪的镜头快速剪辑,黑人先知也被罗莎刺死,在祭坛的大十字架上疯狂爬行,死亡演变为一场打破束缚的即兴狂欢。漩涡般的场面调度,象征绝望的循环,当曼诺加入克里斯科的匪帮,荆棘丛环绕的空地上镜头围绕曼诺、罗莎和妲妲的近景进行圆形运动,交替特写了克里斯科的弹药、银币和护身符(代表暴力、虚荣和迷信),紧接婚礼庆祝上的杀戮与强暴,最终被追杀的曼诺抛下妻子在荒野上逃窜,人无论如何挣扎都逃不出这片干旱的地狱。
Monaghan2024-04-19 00:40:31
上帝为黑恶魔为白的设定便打破了由宗教决定的传统是非观,而影片论证的主要论点是无论宗教还是政治,脱离人民就成了人对人的奴役——而就像片尾最后的歌谣所唱,这片土地属于人民,不属于上帝,也不属于恶魔。 这也是一部拍“人”的电影:人的挣扎、人的宣誓、人的恐惧、人的沉思。由要素堆积而成的角色短暂地拥有了重量和自主意识,牵引着故事发展,但同时也往往陷入沉默之中,不得不表演思考却无法引人思考。当人物无法引起共鸣,甚至不够讨喜时,两个小时就变得昏昏欲睡,直到最后的奔跑才变得轻快起来。
琧婯2012-07-25 04:33:12
狂暴 西部 宗教救赎和土匪反抗的破产 最后仍是奔逃 命运高于死亡
山人阿苍苍2014-11-12 02:34:16
在一星和五星之间徘徊良久,还是决定给一星。各种意义上的神(经病)片
Nakadai2013-02-12 06:16:57
沙龙电影,有些想法的巴西新电影,聚焦巴西宗教,战争和社会民生。可惜略有些力不从心。
UrthónaD'Mors2010-04-13 13:09:22
如果上帝可以拯救,那么这种拯救确如折磨,是你体无完肤。 ps:那时候的人真潮,穿戴犹如加勒比海盗里得船长
假迷影真胖叔2024-04-23 23:45:28
4.5。4K修复。BJIFF2024@中影国际影城党史馆店cinity厅。1.罗恰的关照社会写实之作,集中反映出25岁对革命、宗教、暴力、信仰的迷惘,在这片干涸的大地上永远不会存在有良心的救世主。2.近景较多,尤其是多处怼脸拍的特写镜头,以及近乎360°的旋转镜头来交代昏天暗地的角色图谱,手持摄影不够稳,跳动角度,枪战动作戏估计也是受技术限制而加速帧率。3.音乐和流浪艺人起到穿针引线的叙事功用。
邝子约2024-04-23 16:56:58
宣言式电影,浓重的表达,作为他者基本无法将自己置入进去。远景和特写的交错极具张力,浓沛的台词浸透了银幕之外的政治情感。这么说来这部电影在当下意义应该是一部研究文本,而非给大众观看消费。bjiff2024
451½°F™2020-02-20 20:28:00
「我曾用砍掉别人的头来终止悲伤,如今已无用;我的血已经被玷污,全世界的血都无法使它纯净」。宗教与暴力革命,忍受与反抗不过是阴阳两面,最后革命者将会在死亡中获得平静。
sirius_flower2021-06-14 11:18:02
看得有点崩溃...有点像学生作品 舞台的矫揉造作感很强 而舞台就是巴西内陆的荒原 被塑造成巴西西部的无主之地 各种势力在此竞逐 神秘宗教派别、游击队但总归都诉诸于暴力。形式语言上,一开始被地主鞭打然后举刀反抗的一个暴力后甩非常有趣;最后荒原上人物舞台站位一般地伫立在不同区位等候镜头扫过,及男主跨空间的走动也比较有意思。但台词跟得很困难。此片对新现实主义的手法吸纳较多,但同时大量依赖台词也导致感性可看性偏弱 这对非语境观众造成不小困难。今天的电影更多倾向于感官的表达 从而更具跨语境跨文化的潜力
Zaggy2023-12-03 14:36:23
3.5 The composer of the film, Sérgio Ricardo, went on to make several feature films on his own in the 70s. One of which is called The Night of the Scarecrow and in my opinion is better than this apparently much more well known classic. The musical vibe in both are very, very similar, and there's similarities with regards to the themes of class struggle, poverty and exploitation, religion and cult, and masculine showdowns that won't end well. Yet that one is lot more bonkers with much crazier camera movements and easier to follow narrative. This one pans slowly and riddled with symbolism, still happy to have seen it in restored form on big screen.
≌菩提风花2024-02-03 06:21:45
@ Birkbeck 灾难性的放映 本来是要看最新修复版 结果技术故障搞了四十分钟最后只能看低分辨率版 片子本身还是很值得一看的。巴西,选择跟谁走都会走向错误道路的地方。魔幻、粗糙、狂放、叛逆的表现形式下面其实也有很多经典手法
啊酷呐,吗嗒嗒2024-04-26 23:00:45
#BJIFF2024#“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作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宗教遇到革命确实应该是干柴烈火一般。巨大的直接怼到毛孔的特写,晃来晃去的手持,全员神经质的表演,意义不明的台词。看的支离破碎的,责任一定在我,影厅中响起的鼾声中,相信有我一份。
杨小槑2024-04-21 23:10:50
#BIFF14# 实际上黑上帝和白魔鬼那就是一体两面的盲目且落后的社会意识所孕育出来的产物。它被具化为鼓动人心的匪徒团伙与宗教领袖,被夹在其中的则是受苦受难的信徒和自带BGM的枪手。罗恰延续了前作的创作理念,聚焦巴西城外偏远地区混乱的生活状态,反讽的曲风,华丽的蒙太奇。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多有关渎神的片段有几分钟左右的删减,当然片段有关宗教信仰问题,例如“安东尼奥在教堂将枪口拔向十字架”。|说他是巴西奥逊威尔斯确实过誉,但年轻有为是真的。
黑特-0072024-04-26 22:54:06
【2024北影节】看得出视听语言上下的功夫(除了手摇摄影有时候要把人摇死了),但很难和角色产生共鸣……念白念得昏昏欲睡
云雾敛2019-04-07 20:36:27
前后一分为二的电影,跟随男主的跟随人物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宗教片和西部片,制作实在是粗粝,但直接的生猛,在政府雇的人出场时的剪接简直就是硬接,后半段中强盗头子的大段独白,应该受到了苏联学派的影响,那半张脸的特写甚至让人想到了爱森斯坦电影的脸部特写,最惊讶的是后端的三次剪接,堆积出的动作动感与决斗情境。对于看惯了共产主义抗争的人来说,直接看本片还真有点哀叹,先是被神棍忽悠,再是被强盗挟持,最后跑的连妻子都丢了,不过也恰好证明了巴西真实的抗争场景,永远得不到胜利的底层民众。
蓝格子2024-04-27 01:11:43
没想到剧情这么硬核,谋财就谋财呗,为什么要害命呢。#BJIFF2024 @英皇电影城 (ps,工作人员很小心地撕掉了我盖满印章的票根)
醉梦·聊生2024-06-17 20:02:58
法律的一种属于政府,另一种属于枪杆子,农民举起砍刀、射出子弹,开始了富有宗教意味的革命逃亡,顶着石头跪行,每一步都痛苦万分,神父露出了一样的杀人本质,紧挨着信奉的是另一场异变,打着革命旗号的头领同样陷入了不可理喻的疯狂。
TWY2024-12-17 23:16:10
民间传说般的歌唱体,但显然到了《死神安托尼奥》才彻底解放了形式。
xjc_jovi2013-07-17 10:46:44
某些场景有大师气质 但始终无法习惯老片那种夸张的表演
沉寂的往事2024-04-22 00:35:44
看这个电影到最后其实是有点希望早点结束…因为我始终跟不上罗恰要干嘛…黑上帝是黑人,白魔鬼是像镖客一样(像伯格曼的死神),男主角与妻子像那些欧洲电影里极简的象征或者契合这里的歌谣(像荷马吟唱)有一种民谣性…所以后半段出现那位土匪,让我有些无措(过了这么多天了,都快忘了)…25岁的罗恰,真是肆意妄为…他最后跑跑丢了妻子,这些人物都是无法让人喜欢的人物,因为是理念做出来的。
SaynomorE2022-05-20 03:50:41
2022戛纳经典修复单元。因为自己找过Cinema Novo的资料但没看过片子,以为会非常血腥暴力,但其实真正动手的场景用借位很假,“暴力”更多的是一种将拉美独立运动时期那种宗教、民族、阶级、军事力量等等的复杂关系“戏剧化”的表现符号。用最暴力的去还原对普通人来说最痛苦也最真实的感受。几场戏拍得极美,还有一段快速剪辑。在镜头与场景的调度中诞生了一个戏剧的舞台,每个人作为一类人的象征登台演出
今夜2023-03-19 21:14:33
原生态可以,可是这个也太粗糙了。调度就不过关。
没有昵称2023-09-23 23:04:28
穷苦农奴Manuel一怒之下杀死地主后携家逃走,先是投向了“黑上帝”Sebastião,这个邪教头目向农民宣扬跟随他就能到达美好天国,最后竟要求Manuel杀死他自己的婴儿以表忠心时被Manuel的妻子捅死;然后Manuel又投向了“白魔鬼”Corisco,一个嗜血成性的土匪头子…最后政府雇的枪手赶来把Corisco杀死,放走了Manuel。片子的政治氛围非常绝望:被极度压迫的穷苦农民的反抗注定只能以这些歪门邪道的暴力方式展现出来并最终走向覆灭。但片子的美学实在太厉害:一方面抒情十分粗野,但同时无论特写镜头里惶恐或疯狂的表情还是中景镜头里人物的走位和取景,又都精确到让人惊叹。某种本地神话基础上的新现实主义精神的帕索里尼式的歌舞/西部片?里面还有一幕完全不掩饰地直接复制了敖德萨阶梯。非常震撼…
KID Y2024-02-23 11:48:03
8.3 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首先它是粗糙的,令人眩晕的手持镜头穿梭于人间的疾苦,满眼的荒芜抽空了所有的温柔;而随着这粗砺而来的便是暴力,剥削的影像与神经质的音乐都在刺激着观众的神经,更别提这随处可见的烧杀掠夺;与此同时,它又是完全颠覆的,吟游诗人的讲述赋予了暴力之余如西部电影般的田园颂歌,而宗教圣人的喧闹狂热与杀戮魔鬼的愈发平静也形成一种极度反差的鲜明的对比;最后的最后,它自然是激进的政治宣言,用爱森斯坦式吞噬人心的大特写撰写拉美大地上的永恒悲剧,创造独一无二的语法与外界的威权分庭抗礼,颇有实验电影的姿态。
五月和七月2024-04-29 00:14:51
我的BJIFF 2024 第22场 游园惊梦无望,果断转场。影片画面是好的,只是试听太不抓人,可能还有一些翻译的原因,总觉得理解的有点卡顿。评价说是巴西电影史上重要的一部电影,可是想起我是古巴,那是真好看
有心打扰2022-05-27 17:06:2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巴西影史十五佳NO.09
你压着我腿毛了2024-06-17 10:47:46
#第一部罗恰# @AFI Silver@ 什么玩意
个别人2024-08-02 08:24:39
中文译名并不准确。应该有很多巴西/拉美革命史的隐喻,但个人对那段历史不熟悉所以没太看懂。和帕索里尼《马太福音》同年上映的宗教外衣左派革命电影,二者相映成趣。
James Cool2024-04-23 14:08:06
不难看出罗恰的新现实主义底色,然而他实际呈现的效果却是高度风格化的,但这种融合不仅凸显了他对节奏的把控能力,同时也侧面反应了法国新浪潮中那些爆裂的和动态的元素其实是对意大利大师们的直接继承。
千千阙歌2022-06-02 15:51:11
二刷。工人男主自卫杀死老板后逃亡,遇到了神父,后又遇到了地主对农民的压迫,从而揭竿而起暴力革命。很多面部特写、手持晃动镜头、歌曲歌词呼应元素、西部
吹牛伯爵2022-03-25 18:09:37
#巴西新电影# 西部片与新浪潮的混合产物。明显弱化了一般通心粉西部片会强烈渲染的高潮桥段(曼诺杀死剥削自己的老板莫里斯、结尾安东尼奥与匪徒决战),手持摄影的影像风格也使得影片更加狂放不羁,充满了悲伤绝望,符合“热带”的气质,宣扬了极其激进的政治立场。开头曼诺与妻子的谈话,摄影机分别拍摄二人正脸,打光使得脸部凹凸有致,标准的戈达尔式构图。在安东尼奥屠杀以及最终决战两场中,都大量运用跳接快切的手法,甚至会违反180度线原则,从而堆砌出紧张尖锐的气氛。屠杀跟随宗教领袖的人民的桥段也有敖德萨阶梯的味道。但非理性的风格置于西部片的语境下总感觉不太恰当。
影呆2024-05-12 21:42:34
我只能说这是必经电影节我做过最中间的位置了,其他都偏得很,然而还是太心浮气躁,没能进下心来看,没能享受其中
臣水2024-04-21 20:08:05
男主是被剥削和被压迫的底层劳苦人民的代表,被欺负得走投无路了,才会反抗、杀死老板。但是杀死老板的这一反抗,并不意味着能够获得自由和权利。因此,他之后必然只能走上“彻底反抗”的不归路 这条路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上帝——宗教势力,凭借信仰的力量前进、吸收追随者;另一个是魔鬼——暴力革命,掌握武器之后对富人烧杀抢掠 前者的失败是由于极端宗教本身所固有的落后、迷信、软弱、荒谬——圣人死于“他要追随者献祭自己的儿子”,还真把自己和男主当成上帝和亚伯拉罕了是吧? 后者的失败是由于其行为本身的无意义、不合理:假设他杀光了所有富人,统治了所有土地和财产。要么他当总统来分配利益,然后他会被穷人中的起义者当成富人和剥削者杀掉。然后这个穷人会再继续他的过程,这是无止尽的杀戮和重复。要么他平均分配给所有人,但如今……
seamouse2022-05-17 17:39:42
总算看了巴西新浪潮第一枪了(还是记错了),很暴力革命很盘古。东北的1960年代,神和魔都无法拯救,和现在一样
蓝色幻想星球2021-02-08 22:11:39
罗恰三部曲之一;简介说:本片被众多评论家誉为是巴西电影史上最重要的一部电影。这是一部刻画人物生动的,给人深刻不灭印象的电影杰作,多来一直被认为是巴西乃至整个南美电影史上永恒的一部杰作。稍显夸张,但也许我认为的人物生动是不全面的。等有机会看蓝光版可以尝试再看一次。
发条辰2023-09-28 03:09:50
#World Cinema W3# 第一次感觉电影是一种邪教,这部巴西新浪潮独树一帜,民粹主义、热带主义、反自然主义,把现代生活、神话、寓言、西部电影结合在一起变成大杂烩,呈现出一种野蛮生长反抗的态势
魏伊南2024-04-24 17:09:06
罗恰的所有作品都有一种非常规的节奏,致力于干扰观众的观看,很难进入消费主义体系,但很容易进入睡眠体系。仍能看到一些熟悉的手法,西部片、民谣串场、政治比喻,25岁的年轻人拍得还是有点神棍,圆脑袋科里斯科一本正经真让人想笑。巴西穷人的反抗道路,宗教与土匪,两个极端两种失败,可能需要先搞新民主主义革命啊。当然,底色是左翼电影,致力于为人民的苦难和力量找到一个出口。
多次元咸鱼2024-04-21 23:19:00
贫瘠的大地,缓慢的死亡仪式,铺的极满的民族音乐和民俗文化。马克思说过: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不得不冷静地直面生活的真实状况和他们的相互关系。主角加入的团体,有种太平天国的既视感,都是以宗教为支撑的,缺乏正确理论指导的农民起义,有其局限性,在政府与西方殖民者一同绞杀下,结局不是失败就是转变为流寇主义。
灰灰2014-04-06 22:27:40
这一年看了好多无聊的电影,但这是唯一一部完完全全看不下去的.....super aburrida
哥特豆渣2024-10-11 22:53:01
用新浪潮的镜头对准舞台剧的调度,因而在以中近景为主的多关系场景中,影像更关注重合人体所造成的纵深以强调造型而非动作上的连贯,如同矫揉造作的通心粉西部片,但一片恢宏气势中凸显出来的饥饿美学显然只能出自南美的守卫者罗恰之手,出现荒漠上的吟游诗人和他那凄怆的传奇歌谣更是为这个简单的民族寓言添上无尽的苍凉底色。
核蛋Klakt2024-04-25 15:29:32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很大胆的场面调度,很强烈的戏剧感。但打着反抗、复仇的旗号施行极端暴力还是令人不适,也许这就是真实?4K@中影党史馆 2024/4/23
刹那。2023-02-26 15:38:55
动镜的时候都很有趣 但镜头一固定下来 尤其全是近景的时候 我就不知道他们在干嘛了 我觉得演员们自己也不知道
舞子2025-01-21 14:51:25
Cinema Novo与“饥饿美学”(饥饿最崇高的文化表现形式就是暴力)的奠基之作。「“饥饿”作为殖民的产物及落后国家的身份标识,不仅意味着贫穷的物质饥饿,也指代着他们无法认识到自己所处境地的精神饥饿。」将把权力还给人民的母题嵌入影像-国家机器针对民众抵抗的暴力被不加掩饰地呈现,主角马诺埃尔在等待拯救世界的奇迹。人物多次直视镜头(革命性无处不在),结尾横移长镜伴随《Sertão vai virar mar》飞越巴西高原,走向《死神安东尼奥》。
奥利2023-08-12 03:37:01
或许是在探索中,导演很用力地在创造一种新的电影风格,通过将场景内强烈反差的人物状态/速率暴力并置后再滑入自然情境,用高对比的效果去展现暴烈的现实,然而在这部电影中的应用还是比较生硬,多少有些东学西凑的成分,当然学爱森斯坦的部分还是很到位。
翟墨子2012-10-01 19:14:46
这就算看过3部巴西了,中央车站;上帝之城
流水北饮2024-04-25 00:11:43
让我更向往南美洲的神秘性,对政治反思的再反思导向异常的影像,朋友提起了太平天国把我突然给扯进精神的漩涡里去了
monkey12222023-11-23 02:58:39
全面投身宗教和革命某种意义同属狂热分子,想起文革举报妈妈的那个男孩。但节奏真的太慢了hh 最后奔跑还有点革命青年800击的意思
遠濤2023-10-16 04:14:59
《骄阳之地的神与魔》,我愿这样译原名。语言与沉默、音乐和静寂、铺陈与转场的对照都十分强烈。Glauber Rocha电影具有经典地位决不仅是由于他的想像力始终扣连着巴西国族问题的核心,更是因为其技法独特精湛,并对人物行为道德的深入省思。我不喜欢这里多数男性角色狂躁的一面,心路与他们并不相通,但是电影塑造出真实的人类境遇,场景令人难以忘怀。
江浙沪唯一土狗2024-07-18 09:45:42
巴西新浪潮代表,以寓言化的故事号召无产阶级进行战斗,前半部分写实后半部分则转向描绘曼诺埃尔的精神斗争描写,手法与内容上都很激进,不知道最后那个奔跑的长镜头是否与四百击有关。
VicWallflower2024-01-08 15:46:54
#4KRestoration# 这次修复在细节上做的极好,大银幕欣赏后也许不可否认Glauber Rocha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天才,然而本片从各种意义上来说对于观众都是挑战。民谣的叙事诗贯穿整部电影,既是记录者,又是预言家;而前半部讽刺宗教,后半部抨击革命,用决绝的断裂进行批判,在演出与影像上又充满了各种实验风格,而这张先天的不和谐或许正来自于西部片genre在拉美魔幻土地上的reinvention。在25岁时候就率先开启了巴西电影的新浪潮,而电影又在此刻变成了艺术的民族志记录。
FALSTAFF爵士2024-10-30 21:08:21
真是粗粝的影像…风声起来的时候,好似有沙砾进眼。Rocha从Godard那里继承跳接与“政治地拍电影”,从Eisenstein那里继承苏联蒙太奇与面孔特写,诞下了这样一个激进的婴孩。